大廈元非一木支,欲將獨力拄傾危。
癡兒不了公家事,男子要為天下奇。
當日奸諛皆膽落,平生忠義只心知。
端能飽吃新州飯,在處江山足護持。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其二。宋代。王庭珪。 大廈元非一木支,欲將獨力拄傾危。癡兒不了公家事,男子要為天下奇。當日奸諛皆膽落,平生忠義只心知。端能飽吃新州飯,在處江山足護持。
大廈傾明知道獨木難支,卻仍然盡全力支撐危局。
秦檜輩如癡兒難辦大事,男子漢就要做天下雄奇。
上書日眾奸賊心驚膽戰,忠義心昭日月人人皆知。
真的能到新州有飯可吃,所到處有天地保佑安居。
癡兒:指主張向金議和的秦檜。
奸諛:奸詐諂媚的人。
端能:肯定能。飽吃新州飯:化用黃庭堅“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暗含胡邦衡有和蘇東坡一樣不幸的命運。
《送胡邦衡之貶所》作于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胡邦衡反對秦檜的妥協投降政策,上書高宗請斬秦檜,秦檜大怒將胡邦衡貶往新州(在南海邊)欲置之于死地。據岳珂《程史》載“胡忠簡銓既以乞斬秦檜掇新州之禍,直聲震天壤,一時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與立談,獨王盧溪庭瑋詩而送之”。
參考資料:
1、呂來好編著.古代送別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09:第376-278頁
2、馬世一編著;孫文心,馬天牧,馬天放等編寫.古詩行旅 宋遼金卷:語文出版社,2014.08:第225-228頁
這首從當時的形勢贊揚胡邦衡的精神,痛斥秦檜。首句寫國勢險危,大廈將傾,非一木所支,加個“元”字,是說明知如此,但還是要盡自己的力量來支撐危局。“拄”和上句“支”字呼應。這兩句暗用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來贊揚胡邦衡的忠義。第三句譏刺秦檜,大廈將傾,正是這“癡兒”造成,和首句呼應。因這句詩被歐陽識告密,王庭璉被流放辰州。和秦檜這種癡兒對比,胡邦衡真正稱得上男中奇杰。第四句“男子要為天下奇”和第二句相連。所謂奇,就是指“欲將獨力拄傾危”說的。第五句回應上一首,因為上書是紹興八年(1138),而送行詩作于紹興十二年(1142),所以用“當日”二字,這句話概括上首前四句,寫上書的威力。第六句贊揚胡邦衡的忠義,“只心知”反映胡邦衡忠義之心是一貫的,此心包括胡邦衡和詩人自己,這是一層意思,同時也批評朝廷無人敢說話。黃山谷《跋子瞻和陶詩》說:“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贊美蘇子瞻磊落坦蕩的心懷。這里對此句稍作變動,來安慰和勉勵胡邦衡。只要能心懷坦蕩,像蘇軾那樣不以遷謫為意,那么不管到哪兒,江山神柢都能保護你平安。這個結尾和上首“漢廷行召賈生還”也相呼應。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號瀘溪老人、瀘溪真逸,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性伉厲,為詩雄渾。乾道八年(1172)病逝,終年92歲,去世后葬于安福縣山莊鄉下沙村長甫村后山腰,胡銓撰寫墓志銘碑。王庭珪是兩宋之交的重要詩人。他個性剛直,辭官歸隱,曾因詩送胡銓而被貶辰州。靖康之變而后他表現出對國家憂患和民生疾苦的極大關注,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詩文詞創作都取得了較高成就。 ...
王庭珪。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號瀘溪老人、瀘溪真逸,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性伉厲,為詩雄渾。乾道八年(1172)病逝,終年92歲,去世后葬于安福縣山莊鄉下沙村長甫村后山腰,胡銓撰寫墓志銘碑。王庭珪是兩宋之交的重要詩人。他個性剛直,辭官歸隱,曾因詩送胡銓而被貶辰州。靖康之變而后他表現出對國家憂患和民生疾苦的極大關注,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詩文詞創作都取得了較高成就。
游張公善權二洞四首 其四。宋代。曾幾。 善權石狀說不盡,怪怪奇奇驚倒人。大屋脩廊巖下路,凄風冷雨洞中春。
訴衷情令。宋代。楊炎正。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干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
寄塵異但侍元。明代。釋函是。 買斷青山長白云,閒栽桃李兩溪分。別來樵徑新松竹,憶去籬笆舊見聞。佇立不堪人境異,遙看空見水天文。誰能千里謀晨夕,歸掩柴扉寄與君。
戲答李伯襄 其二。明代。伍瑞隆。 暖風微雨晝迷冥,深院無人處處鶯。未必詔華從此擲,不須愁怨卻悲鳴。
張工部至薄寒山下有書無由馳報輤車之至倍切悲懷。唐代。權德輿。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