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
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
薛氏瓜廬。宋代。趙師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
封侯的意念早已絲毫不存,悠悠然遠離了塵世的囂紛。
種著瓜又不廢讀書之樂,這樣的生活貴比千金。
遠遠望去,江南的原野湖沼多過土地,春天的山峰半掩著浮云。
我這一生已漸漸老去,要說隱居的高致,那是遠遠比不上您這位高人。
薛氏:指薛師石,字景石,永嘉人,隱居在會昌湖西,名其居室為“瓜廬”,因號瓜廬翁。
“不作”句:《史記·蕭相國世家》載:漢初有個人叫召平,秦朝時曾做過東陵侯,秦亡不仕,種瓜于長安青門外,世稱青門瓜。詩人在這里贊揚薛氏“不作封侯念”,暗用了這個典故。
遠世紛:遠離塵世的紛爭。
學圃:學習種蔬菜。君:指薛師石。
參考資料:
1、徐寒主編;湯一介,文懷沙學術顧問.歷代古詩鑒賞 中 全新校勘珍藏版:中國書店,2011.07:第701-702頁
2、陶文鵬主編.宋詩精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01:第782頁
薛師石與“永嘉四靈”過從甚密,常以詩相唱和。他隱居不仕,嘗筑室于會昌湖西,并名其室為“瓜廬”。詩人傾慕他耕讀自樂,甘于淡泊的隱士風范,所以寫下這首五律贊賞他。
參考資料:
1、繆鉞,霍松林,周振甫,吳調公,曾棗莊,葛曉音,陳伯海,趙昌平,莫礪鋒,劉永翔等撰寫.宋詩鑒賞辭典 新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7:第1314-1315頁
2、樂云,黃鳴主編.中華詩文鑒賞典叢 唐宋詩鑒賞辭典:崇文書局,長江出版傳媒,2015.08:第688頁
首聯“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寫出薛師石不求利祿,超乎世俗的情懷。“悠然”,超遠之貌,在這里似乎兼有“心遠”與“地偏”兩重意思在內。結廬之境遠隔囂塵,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這是“心遠”,索居于會昌湖西的薛師石是做到了這兩點的。
頷聯“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是寫這位隱士所從事的事情。看了這一聯,會使讀者想起陶淵明《讀山海經》中的兩句:“既耕且已種,時還讀我書”。隱逸之士,其勞動并非為了糊口,其讀書并非為了功名,而都不過是精神寄托而已。試想,耕種累了就讀讀書,“半耕半讀”,這是一種多么充實、自在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不過詩人這兩句與陶淵明的詩句情旨雖同,在句法上卻有一點區別。陶淵明的詩句字面本身就透出一種從容、閑適之意。詩人的兩句是說:每曰只顧忙著應付種瓜的事還不算,而且要抽出一半兒時間來讀書。這“惟應……猶被……”的句式,透著忙上加忙的意思。其實,這里是通過“忙”來寫閑的。詩人這里通過種瓜、讀書的“忙”,來把薛師石超然遺世的閑適之情巧妙地映帶出來了。
頸聯“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化用姚合《送宋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兩句,寫的是薛氏瓜廬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寫湖沼的景象非常貼切,后一句寫遠處的云山也很傳神,為讀者展現出一幅生動的畫圖。這是一種洋溢著“野趣”的、不帶人工痕跡的自然美景,與隱士的情懷是那樣的合拍。可以說,此外境本身就是隱士心境的反照。
尾聯“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直接抒發詩人對于薛氏瓜廬的感觸。““圃”本指種蔬菜,這里指薛師石以種瓜隱居而言。這一聯惋惜的慨嘆,在詩中起的是“卒章顯志”的作用,從而把詩人自己對隱居生活的羨慕與向往正面傳達出來。
全詩用典貼切,章法布置有序,讀來頗為流暢。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
趙師秀。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干樓晚眺 其一。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宋宗廟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兩漢。佚名。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武,撫運桓擾。功并敷土,道均汝墳。止戈曰武,經緯稱文。鳥龍失紀,云火代名。受終改物,作我宋京。至道惟王,大業有劭。降德兆民,升歌清廟。
嚴公解相還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明代。皇甫汸。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絕句二首 其一。宋代。吳則禮。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道上觀別者。宋代。王稱。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死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圣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爾行獨何之,萬里觸炎埃。五嶺表異服,更邈天一涯。毒蜧
處士妻十首 其四 老萊。宋代。劉克莊。 王將托一國,自駕請先生。門外車跡眾,萊妻投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