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崇臺女,揚蛾入丹闕。
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
一辭玉階下,去若朝云末。
每憶邯鄲城,深宮夢秋月。
君王不可見,惆悵至明發(fā)。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yǎng)卒婦。唐代。李白。 妾本崇臺女,揚蛾入丹闕。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一辭玉階下,去若朝云末。每憶邯鄲城,深宮夢秋月。君王不可見,惆悵至明發(fā)。
妾本是崇臺之女,當初被選為才人,揚眉入宮。
自恃容顏如花,定被寵幸,豈知紅顏漸凋仍未見幸。
自辭別宮階之后,便像朝云一樣地消失了。
每憶起在邯鄲王宮的生活,就像是做夢一樣。
從此再也見不到君王了。為此往往徹夜不眠,愁坐達旦。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yǎng)卒婦:屬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七十三列于《雜曲歌辭》。蕭士赟云:“《樂府遺聲》佳麗四十八曲有《邯鄲才人嫁為廝養(yǎng)卒婦》,蓋古有是事也。”邯鄲:戰(zhàn)國時趙都,在今河北邯鄲市。
崇臺:一作“叢臺”。指六國時趙國王宮,因連聚非一,故曰叢臺。址在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城內東北隅)。《元和郡縣圖志》:河東道邯鄲縣:“叢臺,在縣城內東北隅。”
揚蛾:猶揚眉,指美女揚起蛾眉的嬌態(tài)。蛾:蛾眉。丹闕:指趙王王宮。
凋歇:凋謝;衰敗。
玉階:玉石砌成或裝飾的臺階,亦為臺階的美稱。
朝云:用巫山神女事。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
深宮:宮禁之中,帝王居住處。
明發(fā):天明。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4
此詩題目為古樂府曲名(見《樂府遺聲》)。謝朓有此詩,“蓋設言其事,寓臣妾淪擲之感”(《李白集校注》)。李白借此樂府古題,蹈謝朓詩旨,“依題立義”,以寄寓意。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李白游邯鄲(今屬河北)時。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4
2、宋緒連 初旭.三李詩鑒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73-175
第一段寫才人際遇變化。開頭兩句,取倒筆寫入宮;三四兩句寫入宮后的心氣;五六兩句用順筆寫出宮,境情變遷,心興升降,盡舍其中。揚蛾,形容入宮心興。被選入宮,心情興奮,自以為可以依仗顏如鮮花,獲得君王的寵幸,哪知道還有色衰之日呢!第四句暗示了后來的變化,正如詩人在《妾薄命》一詩中所云,“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果然,“一辭玉階下,去若朝云沒”。詩人沒寫出宮的原因,但在三四句中已透露了些許信息。粗看兩句詩簡括,而簡括中,內容豐富,是色衰失寵,還是遭讒被棄,抑或自請出宮,有許多潛臺詞,留給讀者想象和補充。
詩人寫到此處,自然不能結束全詩。那么接下來按題意要求似乎應當寫才人嫁給廝養(yǎng)卒之后的境況,但詩人沒有這樣寫,而是寫她追憶宮中的生活,好像背離了題意,其實這正是詩人藝術構思和表現(xiàn)手法的超凡之處。
先說寫回憶深宮生活的四句詩意。宮中生活可回憶的東西很多,但詩人只用了一個“夢”,而且是“夢秋月”,其中的含意耐人尋味。夢為心聲。詩人正是抓住這一特點,描寫了才人的苦悶,概括了所有的生活內容。“夢秋月”,才人希望八月十五月下君王駕幸,可見她平常是很少見到君王的。從“君王不可見”的意思看,又感到此番希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分明是多年深宮生活使她得出的結論。得不到君王寵幸的苦悶,希望和失望交織一起,為實現(xiàn)心愿的思慮等等,所有一切精神痛苦,都包容在結句“惆悵至明發(fā)”之中了。
再說詩人寫這段回憶的用意之妙。首先,回憶深宮生活是對廝養(yǎng)卒婦目前生活的反襯。才人為什么回憶深宮的生活呢?想必是目前生活艱難或失意(嫁為廝養(yǎng)卒婦自然比不上當王妃);遇到不順心而回憶過去,這是很自然的心理活動,詩人順乎自然,以深宮的精神痛苦反襯目前的生活艱難,一語兩面,這是一種“虛里摹神”(馬位《秋窗隨筆》)的表現(xiàn)手法,意在留下“畫外之音”,讓讀者去想象和體味。
其次,這段回憶又寄寓了詩人被黜后復雜的心緒。此詩明顯地含有寓意,因為它是李白被黜之作。詩人取古樂府直接表述內容的題目,是為了“借此發(fā)興,敘其睽遇之始末耳”(蕭士赟語》)。李白的一生,從總的說是積極入世的,他想走“功成身退”之路,即通過自己的聲譽,獲得君王的青睞,登上高位,實現(xiàn)政治抱負,然后飄然隱退,不慕榮利。天寶初年,好容易獲得征召進宮供職,但卻遭到了高力士之輩的讒毀,日子不長就被迫離開了長安。在政治上遭受如此挫折之后,他對唐王朝的腐朽有了進一步認識,但在失望的同時,仍然懷念長安,希望重新被征召,再展抱負。此詩就隱寓了他那復雜的心理矛盾。政治上失意,但又不甘于寂寞,陷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苦惱之中,從而寫出了這首詩。才人既不滿意于做廝養(yǎng)卒婦,又不滿意于宮廷的冷落,但又流露出對君王的眷顧之情,這正是李白被黜后的心理反映。可以說,詩人借才人之口寄寓了心中難言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勞農凈居贈皎啟二僧。宋代。陳造。 勞農今喜復南轅,夾道扶攜亦笑諠。縣尹庶幾無疾病,山人迎送耐頻煩。芼蔥湯餅聊堪飽,出甕春醪半帶渾。惟有為民真實意,異時陳跡付公言。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宋代。劉克莊。 陌上兒童說,時清長吏賢。豈能無樸教,不過示蒲鞭。采彼輕柔質,施諸牧御權。坐令強梗者,若撻市朝然。院舍棠陰合,圜扉草色鮮。弛答能敗子,威愛貴兼全。
登用法西郭別城友。宋代。劉黻。 久靜還思動,離觴江上斟。文章關世道,科目壞人心。門掩溪云早,舟橫野水深。清猿水解事,應向故山尋。
大都即事六首 其二。宋代。張憲。 三月西山道,春風平則門。繡鞍紅叱撥,氈帽黑昆崙。衣襆分香裹,壺瓶借火溫。醉歸楊柳月,綠霧掩黃昏。
薄海驚濤播戰(zhàn)塵,并時洗刷待何人。只今岳岳朱樓宴,盡是堂堂赤縣身。
他日乾坤系諸子,古來勛伐出天民。戎貪胡詐終歸敗,此事關頭要細論。
都益處歡宴贈同筵諸子丁卯。近現(xiàn)代。常燕生。 薄海驚濤播戰(zhàn)塵,并時洗刷待何人。只今岳岳朱樓宴,盡是堂堂赤縣身。他日乾坤系諸子,古來勛伐出天民。戎貪胡詐終歸敗,此事關頭要細論。
扈從春際上陵四首 其三。明代。于慎行。 云間神闕九關開,樹杪仙輿萬乘來。霧雨蕭蕭陰輦路,松楸郁郁鎖城臺。摐金大樂空山應,裸玉崇儀列辟陪。聞道龍衣親負土,漢家原廟不勝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