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yǎng)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飲酒·十一。魏晉。陶淵明。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宛B(yǎng)千金軀,臨化消其寶。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人稱顏回是仁者,又說榮公有道心。
顏回窮困且短命,榮公挨餓至終身。
雖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貧。
人死之后無所知,稱心生前當自任。
短暫人生雖保養(yǎng),身死榮名皆不存。
裸葬又有何不好?返歸自然才是真。
顏生:即顏回,字子淵,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稱為仁:被稱為仁者;以仁德而著稱?!墩撜Z·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孔子家語》:“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睒s公:即榮啟期,春秋時隱士。有道:指榮啟期能安貧自樂。
屢空:指顏回生活貧困,食用經常空乏。
枯槁:本指草木枯萎,這里指貧困憔悴。
稱(chèn)心:恰合心愿。固:必。
客:用人生如寄、似過客之意,代指短暫的人生。
裸葬:裸體埋葬。惡:不好。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楊王孫所說的“以反吾真”的“真”。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送何喬仲赴闕四首 其一。明代。黎民表。 招搖有桂樹,結根南海湄。蒙蘢度霜霰,皎潔常不移。以茲孤直性,貢之白玉墀。春風被蘭茝,榮耀同一時。雖有艷陽質,比君璚樹枝。明堂備榱桷,海寓瞻巍巍。丹青洵云美,玄素豈所睽。無言愧桃李,幸得仰容輝。
西溪夜泛 其一。明代。孫傳庭。 浮舟歡賞畫樓西,煙樹微茫夜欲迷。辟暑堪同河朔飲,游仙漫問武陵溪。澗泉響逐歌聲遠,山月光隨舞袖低。既醉難傾今夕意,笑余潦倒有新題。
辨水。清代。牛燾。 君不見,東坡調水傳佳話,全憑清濁分流派。甘美香冽天一生,沁人詩骨清人肺。又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石水斗泥資灌溉。有時汲之供烹啜,不聞飲者比沆瀣。鎮(zhèn)沅斥鹵少清流,為渟為淵性不侔。山溪徑雨盡泥滓,井泉不攪清且瀏。人言井水多瘴癘,溪流雖濁不生憂。愚者傳疑智者信,倒置流品付悠悠。此鄉(xiāng)瘴氣由山毒,蛇涎雀酡盈溝瀆。污地濁澤此蒙泉,山藪藏疾當暑酷。滂沱一刷延溪滿,溲勃何用勤滲漉。鄉(xiāng)人晨昏劇飲此,榮衛(wèi)安可容黲黷。此時幸有未枯井,無塵無垢可鑒影。舍此取彼胡為乎,一清一濁君試飲。吁嗟乎,古人品水重八德,陸公名泉亦難得。但看揚子江水盡狂瀾,有人江底汲取臨不測。
維摩贊。宋代。釋廣聞。 機不可觸,病不可醫(yī)。說黃道黑,引蔓牽枝。要見眾生不病時。
晨炊黃岡望海。宋代。楊萬里。 望中雪嶺界天橫,雪外青瑤甃地平。白底是沙青是海,卷簾看了卻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