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久別離,日夕擬相見。兩歲期不來,虛托云邊雁。
花時拾行李,動以家事戀。秋晚壯游心,百故盡捐遣。
水浮更陸走,繭足判黧面。千里倏我即,喜極淚欲濺。
更長燭再秉,量窄酒空傳。兒女身短長,粟帛價貴賤。
官俸聊取給,世態日改變。一一互問答,傾寫各爭先。
攬鏡鬢已華,開卷眼輒眩。為言且款曲,試覽帝城遍。
旬日興未周,回首倏南盻。匆匆束歸裝,分袂不得援。
鐘山起寒飆,長路欲飛霰。小吏執壺漿,旗亭具盤饌。
聯鑣出都門,祖道指鄉縣。鄉心逐旌蓋,目送孤云片。
寄語秋臺兒,慰我高堂眷。明年再及秋,掛席江風便。
送吳廷玉還昆。明代。周倫。 故人久別離,日夕擬相見。兩歲期不來,虛托云邊雁。花時拾行李,動以家事戀。秋晚壯游心,百故盡捐遣。水浮更陸走,繭足判黧面。千里倏我即,喜極淚欲濺。更長燭再秉,量窄酒空傳。兒女身短長,粟帛價貴賤。官俸聊取給,世態日改變。一一互問答,傾寫各爭先。攬鏡鬢已華,開卷眼輒眩。為言且款曲,試覽帝城遍。旬日興未周,回首倏南盻。匆匆束歸裝,分袂不得援。鐘山起寒飆,長路欲飛霰。小吏執壺漿,旗亭具盤饌。聯鑣出都門,祖道指鄉縣。鄉心逐旌蓋,目送孤云片。寄語秋臺兒,慰我高堂眷。明年再及秋,掛席江風便。
(1463—1542)蘇州府昆山人,字伯明,號貞翁。弘治十二年進士。授新安知縣,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有《貞翁稿》、《西臺紀聞》、《醫略》等。 ...
周倫。 (1463—1542)蘇州府昆山人,字伯明,號貞翁。弘治十二年進士。授新安知縣,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有《貞翁稿》、《西臺紀聞》、《醫略》等。
國殤行。宋代。劉克莊。 官軍半夜血戰來,平明軍中收遺骸。埋時先剝身上甲,標成叢塚高崔嵬。姓名虛掛陣亡籍,家寒無俸孤無澤。烏虖諸將官日穹,豈知萬鬼號陰風。
次韻同院晚春 其一。宋代。李正民。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宋代。畢仲游。 北極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門黃道直,帳殿紫宸虛。宴罷千秋節,哀纏六尺輿。御詩兼手詔,新見睿思書。
寄王繼學二十韻。元代。楊載。 圣主敷皇極,元臣建上臺。虛心求俊乂,削跡去奸回。拜命超凡品,知君秉大材。淳風隨日播,公道應時開。負鼎資烹飪,操刀貴剸裁。铦鋒行肯綮,異味合鹽梅。廟議常參決,朝班復共陪。艱難須佽助,豁達遠嫌猜。遺佚聞風起,英豪接踵來。經綸非董賈,辭藻亦鄒枚。在野思羅致,盈庭想轂推。既將龍作友,惡假鴆為媒。走也今留此,公乎可念哉。執竿猶海上,扶耒即巖隈。自守幽人意,寧虞俗子咍。舊游辭玉府,故事憶金臺。落魄江湖阻,蒼茫歲月催。丹心徒耿介,素發已毰毸。勿謂交如水,能忘恥及罍。飛黃當駕馭,猶足異駑駘。
春伯邸樓次韻十哥所題。宋代。韓淲。 樓陰入清湖,南風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定何許。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游圓超院登挾溪亭次盧公。宋代。王十朋。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我來首訪維摩詰,問訊雙溪自何出。發源應與婺溪同,賦物慚無沈郎筆。憑欄欲洗名利塵,入眼翻驚客恨新。山城重重水如帶,可能挽住思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