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萬峰重疊路回旋,半間箬屋青松底。
老僧和鍤入煙霞,滿林搖落朱藤華。燒田種寒粟,斸地栽胡麻。
云根撥筍,澗底尋茶。糞火深埋魁芋種,砂瓶爛煮黃箐芽。
人謂隱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驅逐。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風幾度更新綠。
香嚴不作靈云死,徒有是非喧兩耳。爭似儂家百不知,從教少室分皮髓。
和皖山隱者。元代。明本。 野人原上十五里,寒厓白日啼山鬼。萬峰重疊路回旋,半間箬屋青松底。老僧和鍤入煙霞,滿林搖落朱藤華。燒田種寒粟,斸地栽胡麻。云根撥筍,澗底尋茶。糞火深埋魁芋種,砂瓶爛煮黃箐芽。人謂隱者閒不足,何故山翁事驅逐。山翁笑指溪上桃,庭前竹,春風幾度更新綠。香嚴不作靈云死,徒有是非喧兩耳。爭似儂家百不知,從教少室分皮髓。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送姚處士歸亳州。唐代。劉得仁。 白發麻衣破,還譙別弟回。首垂聽樂淚,花落待歌杯。石路尋芝熟,柴門有鹿來。明王下征詔,應就碧峰開。
三國志魏書九首 其五 荀彧。明代。鄭學醇。 文若家聲自朗陵,當涂世裔是曹騰。崎嶇河朔相從意,四百年間又廢興。
千騎精明振物華,麥畦分處槿籬斜。山雖有盡春無際,李竟不言桃自花。
綠漲新添前夜雨,青歸不減去年畬。酒杯弗酹劉伶土,重為斯文一嘆嗟。
陪方江陰宗諭勸耕過宋景文墓田次日得其唐書草并侍郎誥。宋代。釋居簡。 千騎精明振物華,麥畦分處槿籬斜。山雖有盡春無際,李竟不言桃自花。綠漲新添前夜雨,青歸不減去年畬。酒杯弗酹劉伶土,重為斯文一嘆嗟。
霽后郭西間步。清代。朱鐘。 遠煙畫山色,作意媚新晴。不盡郭西路,有時花里行。水春交樹影,村午聚雞聲。小借茅亭坐,溪田看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