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往尋剡中山,南明天姥相縈盤。
客路上頭穿鳥道,行人腳底踏風湍。
旦寒露重多成雨,泄霧濛云互吞吐。
仆夫相呼巖壑間,空響應人作人語。
溪窮斷岸地忽平,石門壁立如削成。
隔水無數山花明,中有人家雞犬聲。
向來老眼曾到處,此境俱作桃源行。
百年留在范寬筆,水墨精神且蕭瑟。
上有翰林學士之院章,恐是宣和舊時物。
林猿野鶴應自在,令我相見猶前日。
時平會乞閑身歸,一壑得專吾事畢。
范寬山水。元代。張翥。 憶昔往尋剡中山,南明天姥相縈盤。客路上頭穿鳥道,行人腳底踏風湍。旦寒露重多成雨,泄霧濛云互吞吐。仆夫相呼巖壑間,空響應人作人語。溪窮斷岸地忽平,石門壁立如削成。隔水無數山花明,中有人家雞犬聲。向來老眼曾到處,此境俱作桃源行。百年留在范寬筆,水墨精神且蕭瑟。上有翰林學士之院章,恐是宣和舊時物。林猿野鶴應自在,令我相見猶前日。時平會乞閑身歸,一壑得專吾事畢。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游蕩,后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后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
張翥。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游蕩,后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后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訪祥云谷首座不遇。明代。朱同。 荷鋤欲訪祥云谷,云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故承議李 其二。南北朝。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舟次三水寄竹泉上人。宋代。李震。 片云遠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對梅花看月色,坐題桐葉聽秋聲。一塵不及人間跡,萬慮都忘物外情。賣卻床頭琴與劍,幾回相見話生平。
嶺上見大江及匡廬諸峰。。項安世。 背立梧桐嶺,面對匡廬峰。江流過其下,渺渺去朝宗。萬山左右衛,如陣復如墉。壯哉天地間,偉觀人所鐘。自有此山來,來往賞憧憧。豈是千載人,無有此心胸。定應出圣宅,山鬼閟其蹤。茲行亦奇事,突兀肯相供。多言恐怒來,急下扶吾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