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詔將州任,視政才旬時。
田畯訴炎暵,坐虞多稼萎。
云將掉頭去,波臣涸轍危。
行部殊未及,隨車杳難期。
往慚神父化,徒令旱母嗤。
諸曹白事者,雩典舉舊規。
郡北岐棘山,上有三湫池。
衙吏潔齋往,汲水置縹瓷。
朝服領巫覡,詰旦迓諸岐。
舁以結彩輿,奉以五龍祠。
自是率賓介,寅午款于斯。
紛敷薦楮鏹,浸漬灑楊枝。
瓦爐松香髓,匏樽黍酌醨。
四壁繪神變,正筵塑靈儀。
悕若葉公牖,怪甚葛仙陂。
老覡十數輩,勃屑頭如魌。
童巫及伶倡,貌寢語嘍哂。
但多甕盎質,曾乏婉孌姿。
交手操鈴拂,合譟屢僛僛。
喧塵著蓬發,穢汗落粉頤。
一問且一嘔,掩鼻以帨褵。
朝隮蔚旋敗,成震巽散之。
巽風暮欲息,竅行呼復來。
慢黷固已甚,誕妄相憑隨。
如是者浹日,僅得沾服滋。
嗟予政無狀,百拜胡敢辭。
矧夫民習俗,姑用慰齎咨。
抑聞古人言,天鑒本無私。
神道貴得一,何乃托邪師。
遽俾送湫勺,撤役勤蠒絲。
申明恤刑詔,梃重舍輕疑。
從此四三日,油霈洽封圻。
又聞堯湯世,水旱軫君慈。
振救自有術,斂散適所宜。
元元無菜色,九載尚熙熙。
周禮地官職,皇舞雖有祈。
道經蒞天下,傷民誠弗為。
惟神稟聰正,遠鬼務肅祗。
愿守有常德,可戒興妖思。
赴郡之初尋屬愆亢有議舉舊典取湫水徵巫覡以。宋代。劉筠。 優詔將州任,視政才旬時。田畯訴炎暵,坐虞多稼萎。云將掉頭去,波臣涸轍危。行部殊未及,隨車杳難期。往慚神父化,徒令旱母嗤。諸曹白事者,雩典舉舊規。郡北岐棘山,上有三湫池。衙吏潔齋往,汲水置縹瓷。朝服領巫覡,詰旦迓諸岐。舁以結彩輿,奉以五龍祠。自是率賓介,寅午款于斯。紛敷薦楮鏹,浸漬灑楊枝。瓦爐松香髓,匏樽黍酌醨。四壁繪神變,正筵塑靈儀。悕若葉公牖,怪甚葛仙陂。老覡十數輩,勃屑頭如魌。童巫及伶倡,貌寢語嘍哂。但多甕盎質,曾乏婉孌姿。交手操鈴拂,合譟屢僛僛。喧塵著蓬發,穢汗落粉頤。一問且一嘔,掩鼻以帨褵。朝隮蔚旋敗,成震巽散之。巽風暮欲息,竅行呼復來。慢黷固已甚,誕妄相憑隨。如是者浹日,僅得沾服滋。嗟予政無狀,百拜胡敢辭。矧夫民習俗,姑用慰齎咨。抑聞古人言,天鑒本無私。神道貴得一,何乃托邪師。遽俾送湫勺,撤役勤蠒絲。申明恤刑詔,梃重舍輕疑。從此四三日,油霈洽封圻。又聞堯湯世,水旱軫君慈。振救自有術,斂散適所宜。元元無菜色,九載尚熙熙。周禮地官職,皇舞雖有祈。道經蒞天下,傷民誠弗為。惟神稟聰正,遠鬼務肅祗。愿守有常德,可戒興妖思。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儀。真宗咸平元年進士。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第一,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預修圖經及《冊府元龜》。真宗、仁宗兩朝,屢知制誥及知貢舉,預修國史。嘗拒草丁謂復相位制。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直學士,終知廬州。工詩,與楊億時號“楊劉”。與楊億、錢惟演等合編《西昆酬唱集》,后世稱“西昆體”。有《刑法敘略》、《冊府應言》、《玉堂集》等。 ...
劉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儀。真宗咸平元年進士。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第一,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預修圖經及《冊府元龜》。真宗、仁宗兩朝,屢知制誥及知貢舉,預修國史。嘗拒草丁謂復相位制。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直學士,終知廬州。工詩,與楊億時號“楊劉”。與楊億、錢惟演等合編《西昆酬唱集》,后世稱“西昆體”。有《刑法敘略》、《冊府應言》、《玉堂集》等。
送王處士游蜀。唐代。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自修姹姹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贈樂秀才匯川。清代。戴亨。 伊余削籍游京華,疇昔知交絕來往。踽踽孤蹤近十年,邂逅石閭非夢想。高才逸氣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賞。眉山即山相繼來,睥睨今古分雄長。三人磊落天下奇,世求一見恒難期。況與交游日把臂,此生此世誠一時。年來知己盡凋喪,詩文到處含酸悲。群鴟聚族爭腐鼠,安知溲渤潛蛟螭。一椽索處類屈蠖,誰復問字來卑棲。樂生青云客,慕我如饑渴。月明乘興叩荊扉,疑是山陰夜中雪。金尊綺饌玉作盤,邀我醉飽燈元節。愛我作大書,不惜絹素供涂污。愛我作長句,頻催屢促如追逋。自愧才同白頭豕,何能揚鬣傾江湖。感君意,為君謳。滔滔隴水去不休,各自南北東西流。紛紛草木無堅性,幾日飄蕩隨殘秋。與子共采明月珠,與子共寶荊山瑜。男兒立身貴不朽,莫教歲月空荒蕪。我今愿作他山石,攻金攻玉成璉瑚。君不見少年慷慨酣杯酌,移山倒海輕一諾。口血未乾盟已寒,星移雨散何澆薄。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
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夏日沈石圃云靜野邢文臺陳仰坡夜宴石圃分韻二首 其二。明代。張子翼。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即席贈任棠山。明代。楊慎。 紅濕城中仙里,香霏閣下人家。幸遇風流地主,渾忘飄泊天涯。六彩狂呼瓊略,百杯爛醉金沙。何日公尋黃石,壁津共泛靈槎。
淞江釣者。明代。黎貞。 山中博奕閑王質,谷口耕鋤老子真。那似淞江風景好,一竿長釣水粼粼。
大司徒白翁畢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賦。。潘光祖。 留臺掌后大司徒,六府修明五典敷。弘濟艱難承運泰,坐籌部伍息庚呼。姬公未是明農日,疏傳先懷止足圖。人望九章嗟信宿,駕還三徑理荒蕪。蔥青樹長雙條玉,長白山儲千里駒。雖以傳經存晚計,更須調鼎向天衢。九重正想夔龍佐,四字爭思霖雨濡。眉壽即今將指使,霞觴端與鶴書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