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夜懷歸夢趁虛,柰無黃耳寄家書。
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思遣戍初。
壓棟排檐能拉朽,穿簾入隙解乘疎。
遙知山谷皆封路,食絕腸饑有怒狙。
再用前韻二首。宋代。吳潛。 中草藥夜懷歸夢趁虛,柰無黃耳寄家書。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思遣戍初。壓棟排檐能拉朽,穿簾入隙解乘疎。遙知山谷皆封路,食絕腸饑有怒狙。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答楊銀臺實夫。明代。周倫。 華省得高彥,道誼端可即。暌違苦炎熱,書記每相憶。因擬翠微寺,侵晨計登陟。適我絆公事,躋馬復停勒。薄午始入山,石磴恒喘息。諸老巳偕至,樽俎羅酒食。解衣各就坐,虛禮厭繁飾。候吏戒遠去,各令息足力。掀簾覿遐景,迢遞詎堪測。三山接江渚,連江亙如翊。云深忽復斷,萬象筵幾逼。須臾出畫圖,一似曾剪拭。漠漠水田白,隱隱露溝洫。誰當擘泰華,高下平崄仄。斜日墜林杪,飛鳥斂歸翼。茲游滌煩暑,涼思滿胸臆。
四月八日漫作。。弘歷。 浴佛傳佳節,清和景尚妍。每因逢此日,不禁憶當年。兒女花真幻,昔今時久遷。齊云遙在望,愧我未忘緣。
養兒行。明代。李東陽。 朝廷養公公養兒,兒為心腹股肱誰?當時意氣各相許,兒不負公公負主。養兒至死心不易,寧不為兒不為賊。君不見入朝告變,歸殺身此兒非養。寧非真養兒,身死名不腐,惟有真兒心獨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