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鎮京口,迥出滄海湄。躋覽何所見,茫茫潮汐馳。
云生蓬萊島,日出扶桑枝。萬里混一色,焉能分兩儀。
愿言策煙駕,縹緲尋安期。揮手謝人境,吾將從此辭。
登北固山望海。唐代。吳筠。 此山鎮京口,迥出滄海湄。躋覽何所見,茫茫潮汐馳。云生蓬萊島,日出扶桑枝。萬里混一色,焉能分兩儀。愿言策煙駕,縹緲尋安期。揮手謝人境,吾將從此辭。
吳筠 (?一778年),唐朝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字貞節。一作正節。性高鯁,少舉儒子業,進士落第后隱居南陽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人道門。后入嵩山,師承馮齊整而受正一之法。與當時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應對皆名教世務,并以微言諷帝,深蒙賞賜。后被高力士讒言所傷,固辭還山。東游至會稽,大歷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謚“宗元先生”。 ...
吳筠。 吳筠 (?一778年),唐朝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縣)人。字貞節。一作正節。性高鯁,少舉儒子業,進士落第后隱居南陽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人道門。后入嵩山,師承馮齊整而受正一之法。與當時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應對皆名教世務,并以微言諷帝,深蒙賞賜。后被高力士讒言所傷,固辭還山。東游至會稽,大歷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謚“宗元先生”。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次韻云扉講師游南山有懷張外史舊游。明代。袁華。 昔陪張外史,躡云上崔嵬。前登風篁嶺,酌泉蒼蘚堆。后度麥岡重,荒墳際蒿萊。陵谷嗟變遷,覽茲良悲哉。維時莫春初,鳥乳聲喧豗。行循靈石澗,坐覓翻經臺。萬竹森玉立,云扉絕纖埃。楊氏椒房親,葬母此山隈。想當全盛日,軒蓋如云來。至今清壑亭,金鋪照莓苔。行觴藉草飲,蔬果雜櫻梅。賴彼二三子,促席相延陪。醉題素壁間,辭翰粲瓊瑰。掩映房山詠,光怪燭九垓。騎鯨上天去,化鶴何年回。二妙不可作,撫卷心孔哀。
到香港。清代。黃遵憲。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興化道中。清代。董訥。 漭沆連滄海,風吹一葉輕。村從波際出,草逼浪痕生。地闊無山影,天空有雁鳴。最憐釜底處,何日奏平成?
應天長 訪板橋舊院遺址。用康伯可韻。近現代。周岸登。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幽討向何處。種菜編籬,花鳥竟誰主。呼起澹心難寫,孤悰寄毫素。留靈瑣,邀夢雨。對逝水、曼吟千度。蘸金粉、與畫前朝,亂絲成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