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篁斗好鶯羞巧。紅檀微映燕脂小。當□斂雙蛾。曲中幽恨多。
知君憐舞袖。舞要歌成就。獨舞不成妍。因歌舞可憐。
菩薩蠻(代歌者怨)。宋代。晁補之。 絲篁斗好鶯羞巧。紅檀微映燕脂小。當□斂雙蛾。曲中幽恨多。知君憐舞袖。舞要歌成就。獨舞不成妍。因歌舞可憐。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diào)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贈方泉趙侍御巡察應天兼省覲 其一。明代。黃廷用。 我愛瀛洲侶,簪毫玉殿東。朝陽鳴紫鳳,南國避青驄。見說戈鋋急,仍聞杼軸空。隨軒題尺牘,計日獻重瞳。
和袁望回。宋代。王之道。 千古風流憶孔明,老龍高臥志存身。強陪簪紱更三圣,安坐江湖又四春。便合癡狂稱達者,誰能窮悴作騷人。一杯聊復從公醉,要見予言總是真。
相思引 其二。宋代。袁去華。 曉鑒燕脂拂紫綿。未忺梳掠髻云偏。日高人靜,沈水裊殘煙。春老菖蒲花未著,路長魚雁信難傳。無端風絮,飛到繡床邊。
和亶甫夜字。宋代。彭汝礪。 雪輕不自持,風急更相借。仙人集蓬島,鴻鵠云中下。飛騰障空虛,細碎穿隙罅。光明入幽室,晃耀不知夜。苦寒為公飲,酒盡解貂貰。盤蔬起鄉(xiāng)思,披綿問鵝鲊。浮生夙何緣,今昔同官舍。才調(diào)稍迫促,每羨公優(yōu)暇。草玄入幽微,曾不解嘲罵。文衡委輕重,事亦宗伯亞。我愚實未稱,得友還自詫。兩驂萬里心,雙璧連城價。塵土難淹留,云霄看高跨。
英雄心事托琴中,獨訪孤臺過斷虹。滿地夕陽號朔雁,隔簾人影瘦西風。
秋花晚節(jié)多遲暮,古調(diào)今彈有異同。不為知音為知志,蒼茫山水月湖東。
登伯牙琴臺見菊花。。黃節(jié)。 英雄心事托琴中,獨訪孤臺過斷虹。滿地夕陽號朔雁,隔簾人影瘦西風。秋花晚節(jié)多遲暮,古調(diào)今彈有異同。不為知音為知志,蒼茫山水月湖東。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fā),水山相雜大文生。
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
自吳城至馬當湖江八景 其三 瀑布 在匡廬。明代。郭之奇。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fā),水山相雜大文生。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