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花未花早稻秀,欲雨不雨秋云涼。老夫心事復誰識,要替亂山留夕陽。
晚步偕萊仙作。清代。陳長孺。 將花未花早稻秀,欲雨不雨秋云涼。老夫心事復誰識,要替亂山留夕陽。
(1811—1862)清浙江歸安人,字稚君。拔貢生。熟于湖州掌故,對清初以來諸老遺文軼事,記之甚詳。博學,收藏金石書畫甚富。太平軍破湖州時死。有《偕隱堂詩文集》、《畫溪漁父詞》。 ...
陳長孺。 (1811—1862)清浙江歸安人,字稚君。拔貢生。熟于湖州掌故,對清初以來諸老遺文軼事,記之甚詳。博學,收藏金石書畫甚富。太平軍破湖州時死。有《偕隱堂詩文集》、《畫溪漁父詞》。
次韻吳僧魁一山十絕。元代。方回。 已學故學天隱說,多因誤剃鏡中頭。戲拈當日顏良案,兩足何堪踏兩舟。
冬柳。清代。趙函。 無端抹盡白門煙,衰丑如斯祇自憐。入世茫然同槁木,閱人多矣是寒蟬。樓頭只掛青天月,水畔間思碧玉年。蕉萃一生緣底事,江潭照影尚纏綿。
秋日雜興。宋代。敖陶孫。 陣云起西北,中原暗黃塵。豈無匡時算,無路不得陳。書生亦過計,夜夜占天文。匣劍似識時,中宵啞然鳴。我亦發(fā)悲歌,沾衣涕從橫。
三國志魏書九首 其五 荀彧。明代。鄭學醇。 文若家聲自朗陵,當涂世裔是曹騰。崎嶇河朔相從意,四百年間又廢興。
送文上人游臺蕩。宋代。釋普度。 文彩全彰拄杖頭,吳山楚水興悠悠。江聲一夜催行色,踏斷石橋方始休。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