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婳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
捐軀自報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姽婳詞。清代。曹雪芹。 姽婳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捐軀自報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這首詩是《紅樓夢》中賈蘭所作,與賈環的《姽婳詞·紅粉不知愁》、賈寶玉的《姽婳詞·恒王好武兼好色》都出自小說的第七十八回。
賈政與眾幕友談及恒王與林四娘故事,稱其“風流雋逸,忠義感慨”,“最是千古佳談”,命賈蘭、賈環和賈寶玉各吊一首。賈政所敘述的情節是作者利用了舊有明代傳說史事而加工改緝的。“姽婳”一詞初見于宋玉《神女賦》,形容女子美好貞靜,所以小說中說,加以“將軍”二字更見奇妙。
《姽婳詞》突出地表現了曹雪芹政治觀點上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滿封建制度,一方面又想“補天”;一方面憎惡政治腐敗、現實黑暗,一方面又為清帝國的命運擔憂,為他們這個階級的沒落而哀傷;一方面同情奴隸們的痛苦和屈辱,為受冤遭迫害者提出強烈的控訴,一方面又主張“清清白白”地做人,“守著多大碗兒吃多大碗的飯”,反對奴隸們用暴力來推翻現存的制度、爭取自身的解放。在《姽婳詞》中,他以當今皇帝褒獎前代所遺落的可嘉人事為名,指桑罵槐,揭露和嘲笑當朝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外強中干的虛弱本質,這是大膽的。但是,把封建王朝在農民起義風暴的猛烈掃蕩下的土崩瓦解看成是一場災難,把向革命勢力作拼死頑抗的林四娘當作巾幗英雄而大加贊美,這又說明曹雪芹并沒有完全背叛自己的階級。
清代康熙之后,政治上轉向黑暗,隨著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斗爭日益激化,農村中的奪糧、抗租和“搶田奪地”的斗爭也此起彼伏,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條件雖則尚未成熟,但已在醞釀之中。封建地主階級中一些對現實比較有清醒認識的人,開始擔心像前代青州唐賽兒以至李自成那樣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不久就會重新出現,哀嘆沒有人能“挽狂瀾于既倒”。《姽婳詞》正反映了這種深懷隱憂的沒落階級的思想情緒。
脂硯齋在小說寫到“黃巾、赤眉一干流賊余黨”時曾加批語,以為不能實看這些話,否則,“便呆矣”,還說“此書全是如此,為混人也”。因而,目前有些研究紅學和史學的人認為,從史事看,林四娘應死于抗清,“非與義軍為敵者”(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230頁),此詩實“與義軍無關”,“對立面為侵擾青州之清軍”,這樣寫是為“避清帝爪牙之耳目”,或者更肯定地認為“是指崇禎十五年(注:崇禎十五年為1642年)十二月清軍在未入關前一次入侵明境山東青州之事”(引自徐恭時一九七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信件)。此說,不僅關系到作者對農民起義的政治立場問題,也關系到這位滿族子弟會不會存在某些反滿意識的問題。這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關于小說的人物形象,《姽婳詞》這段情節在小說描述晴雯之死的過程中是強行插入的,表面上像是游離的、節外生枝的。賈寶玉吊晴雯撲了空回來,就被叫去做吊林四娘的詩,做成《姽婳詞》,作者連過渡的文字也不要,緊接著就讓他撰寫《芙蓉女兒誄》,這一切其實都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過詩來暗示誄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托。然而,把一個以生命去酬答平日恩寵的貴族姬妾與一個遭封建勢力迫害而死的女奴放在一起寫,以便作某種類比的意圖,從階級觀點來看是有問題的。它同樣清楚地表明了曹雪芹思想中所存在的深刻矛盾。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挽吏部鄭侍郎。明代。陳璉。 職亞天官譽四馳,一朝捐館實堪悲。銓衡任重持公論,經濟才高受主知。玉瘞青山仙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平生功業誰能紀,墓石新刊太史辭。
記悔。宋代。陸游。 我悔不學農,力耕泥水中,二月始穡事,十月畢農功。我悔不學醫,早讀黃帝書,名方手自緝,上藥如山儲。不然去從戎,白首捍塞壖。最下作巫祝,為國祈豐年。猶勝業文辭,志在斗升祿。一朝陪眾雋,所望亦已足。豈知賦命薄,平地成怨仇。生為馬伏櫪,死為狐首丘。已矣何所悲?但悔始諶錯。賦詩置座傍,聊以志吾怍。
伍牧。元代。張翥。 苦戰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壞城兵氣黑,遺鏃血花紅。故老談亡國,明時錄死忠。長吟一搔首,落日鳥呼風。
投贈刑部尚書不忽木公。元代。趙孟頫。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詩書師法在,簪紱相門傳。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邊。帝心知俊彥,群望屬英賢。大木明堂器,朱絲清廟弦。吉人詞自寡,君子德為先。斷獄陰功厚,優儒禮數偏。我非天下士,人謂地行仙。山好雙游屐,溪清一釣船。賦詩時遣興,好客恨無錢。政爾韋編絕,俄聞束帛戔。風塵驅驲騎,霜雪灑鞍韉。別婦經春夏,離鄉整四千。家書愁展讀,旅食困憂煎。郎位蒙超擢,官曹幸接聯。屢聞哦鄙句,信或有前緣。知己誠難遇,捫心益自憐。樊中淹澤雉,春晚怨啼鵑。驥病思豐草,鴻冥羨遠天。仁言如借便,白首向林泉。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清代。曾國藩。 猴鶴沙蟲道并消,誰分糞壤與芳椒?昨來皖水三河變,堪痛阿房一炬焦。勾踐池邊醪易醉,田橫墓上酒難澆。同袍才俊雕零盡,茍活人間只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