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萬里凈,嘹唳獨南征。
風急翻霜冷,云開見月驚。
塞長怯去翼,影滅有馀聲。
悵望遙天外,鄉愁滿目生。
送征雁。唐代。錢起。 秋空萬里凈,嘹唳獨南征。風急翻霜冷,云開見月驚。塞長怯去翼,影滅有馀聲。悵望遙天外,鄉愁滿目生。
秋意蕭索,長空萬里,一片明凈;天空中傳來一陣凄涼的叫聲,一隊孤獨的大雁正往南方飛去。
秋風瑟瑟,翻卷寒霜,凄冷徹骨;風卷殘云,云開見月,驚起飛雁。
征途如此遙遠,真擔心會累斷大雁的翅膀;大雁的影子雖然看不見了,但隱隱還能聽到它的聲音。
遙望天外,已經看不到大雁了,心中未免惆悵,鄉愁不禁油然而生。
征:遠征。征雁:遠飛的鴻雁。
萬里凈:一作“萬里靜”。
嘹唳:即凄清響亮的鳴聲。獨南征:一作“雁南征”。
風急:一作“風凌”。
塞:邊關,險要處,這里指大雁所飛之地。怯:一作“憐”。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92頁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21-222頁
錢起的家鄉在吳興(今屬浙江湖州)。安史之亂后,錢起羈留長安(今陜西西安),難以歸家。這首詩是寫詩人在長安觀秋雁南飛的感受。
此詩首聯運用動靜交錯、點面結合的方法,寥寥數語,點畫出一幅秋空雁過圖。雁聲凄涼,定下了全篇基調。頷聯寫鴻雁南飛的行色。一個“冷”字,一個“驚”字,更增添了全詩的悲涼氣氛。頸聯緊扣詩題,先寫大雁征途遙遠,呼應題中“征”字,再寫詩人遙望大雁南飛,是寫“送”字。詩人的擔心,正說明他對大雁寄寓了深情。尾聯以“鄉愁”作結,正是題意所在。詩人目送大雁,視野逐漸模糊,仿佛隨著大雁看到了故鄉,于是鄉愁漸生,轉承得十分自然巧妙。
鄉愁本是千古文人的一個傳統主題。詩人遭逢動亂歲月,漂泊流落,久居長安,不能回歸故土,只能寄情于懷想。這首詩就是寫秋夜送雁南飛,雁引鄉愁,詩人摹情寫狀,境界凄清,把鄉愁詠嘆得十分深沉和厚重。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后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
錢起。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后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游凈慈寺次錢學士韻。。韓雍。 勝境分明是洞天,偷閑試問上乘禪。老僧出定驚相迓,見我來游喜欲顛。翠竹萬竿圍客座,白鷗數點傍漁船。品題賴有文章伯,留得明珠顆顆圓。
齊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階步歌。兩漢。佚名。 皇皇我后,紹業盛明。滌拂除穢,宇宙載清。允執中和,以蒞蒼生。玄化遠被,兆世軌形。何以崇德,乃作九成。妍步恂恂,雅曲芬馨。八風清鼓,應以祥禎。澤浩天下,功齊百靈。
塞上雜歌贈趙總制 其十一。明代。黃廷用。 朔風一陣胡沙起,誓死烽煙欲報恩。拔劍長驅抵絕漠,鳴弓射獸獻轅門。
長安肆中有擁書甚富而秘不示人詩以異之。明代。凌義渠。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聞雁。唐代。王質。 我性愛風竹,歷耳如筦弦。兩日偶不聞,但見青摩煙。半夜意展轉,時聞雁翩翩。未能叫云月,而我獨不眠。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連。亦有鷗鷺棲,歷歷鳴更傳。為汝飲一杯,問汝以一言。不居蘆葦中,乃巢蒼翠巔。蕭蕭西風多,一等菰蒲寒。遠來有相伴,汝等豈不賢。不覺點急急,難通意惓惓。振翼忽飛去,江湖水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