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楊柳春,日暖地無塵。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
晴沙鳴乳燕,芳樹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誰家祭水神。
江南春。唐代。張籍。 江南楊柳春,日暖地無塵。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晴沙鳴乳燕,芳樹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誰家祭水神。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雷陽道中即事 其八。明代。李之世。 欹木崩厓架短橋,盤岡幾轉度山椒。牛堪負囷歸村壟,水自推車灌稻苗。瘴雨灑林煙不掃,火云酣午葉如燒。雖然也是南中地,卻望家園首重翹。
懷賢詩·韓學士菼。清代。徐元文。 矯矯韓學士,高視薄浮壒。寡慮泊無營,立言道所賴。痛飲非徒然,寄賞不在外。物情任回遹,攬古意自泰。心清白雪照,興逸朱霞會。
登女郎臺。宋代。穆修。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云鬢葉輕。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
新雷。明代。何鞏道。 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三巖詩 澹山巖。宋代。盧臧。 誰開仙窟宅,非與眾巖儔。樹響晴翻雨,嵐涼夏變秋。禽靈啼復斷,云怪吐還收。深羨群僧住,嗟予莫少留。
訪湛甘泉翁上唐山居 其二。明代。王漸逵。 肩輿遙度越山崔,野色嵐光撥不開。古壁重留丞相記,綠陰高護尚書臺。馌耕濃向交畦聚,聽講云從獨鳥來。翻憶往年冬至夢,淳醪真飲石翁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