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閣凌閶闔,煌煌鎮(zhèn)帝京。梵宮茲棟宇,塵世俯檐楹。
飲餞叨群哲,追隨緣一行。良辰屬景豁,極眺有山晴。
王粲銷憂興,玄暉撫化情。如聞鈞樂發(fā),想見玉毫呈。
晤語應(yīng)朝徹,相看或籟鳴。傍徨翻不愜,悽惻故多嬰。
吐魯今深寇,河湟正用兵。御裘心耿耿,班馬泣喤喤。
況復(fù)橫戈卒,還馀細(xì)柳營。皇靈須震疊,百二此藩屏。
謀廟思裴令,喻薪憶賈生。時猶工貝錦,星獨(dú)耀欃槍。
雞犬寰中困,貂珰座上盈。嫠懷常似喪,渴病分無成。
念拙機(jī)甘息,包荒德莫名。濕灰悲列子,肯綮感庖丁。
賤子公車辱,同人意氣宏。忘年期好我,奮藻愧登瀛。
頓覺游蒙盡,彌憐灝氣清。繁霜疏古木,殘律振寒城。
賞倦談禪夕,魂勞去客旌。凄涼燕燕賦,朗詠骨為驚。
報國寺餞薛君采緣陪諸僚登毗盧閣二十四韻。明代。李舜臣。 寶閣凌閶闔,煌煌鎮(zhèn)帝京。梵宮茲棟宇,塵世俯檐楹。飲餞叨群哲,追隨緣一行。良辰屬景豁,極眺有山晴。王粲銷憂興,玄暉撫化情。如聞鈞樂發(fā),想見玉毫呈。晤語應(yīng)朝徹,相看或籟鳴。傍徨翻不愜,悽惻故多嬰。吐魯今深寇,河湟正用兵。御裘心耿耿,班馬泣喤喤。況復(fù)橫戈卒,還馀細(xì)柳營。皇靈須震疊,百二此藩屏。謀廟思裴令,喻薪憶賈生。時猶工貝錦,星獨(dú)耀欃槍。雞犬寰中困,貂珰座上盈。嫠懷常似喪,渴病分無成。念拙機(jī)甘息,包荒德莫名。濕灰悲列子,肯綮感庖丁。賤子公車辱,同人意氣宏。忘年期好我,奮藻愧登瀛。頓覺游蒙盡,彌憐灝氣清。繁霜疏古木,殘律振寒城。賞倦談禪夕,魂勞去客旌。凄涼燕燕賦,朗詠骨為驚。
李舜臣(朝鮮語:???,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于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tǒng)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jì)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余條船(戰(zhàn)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條)。1598年在露梁海戰(zhàn)中犧牲,享年53歲。謚號忠武,死后追贈領(lǐng)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并被后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鮮語:???,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于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tǒng)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jì)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余條船(戰(zhàn)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條)。1598年在露梁海戰(zhàn)中犧牲,享年53歲。謚號忠武,死后追贈領(lǐng)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并被后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游石橋遇隱者。宋代。趙鼎臣。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茲游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道逢餐霞人,邂逅愜幽討。絕糧三十年,顏色長美好。云此巖上芝,可得終歲飽。盛談山中趣,似欲容吾老。平生苦因循,學(xué)道真不早。憂患日煎熬,精神歲消槁。況為官拘攣,而與事纏繞。悲歡相乘除,失多殊得少。君言會可思,待我婚嫁了。
詠貫華閣。。王鏡寰。 為傍巖腰筑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cè)帽填詞韻事傳。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jié)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xué)坐禪。
聞雁。唐代。王質(zhì)。 我性愛風(fēng)竹,歷耳如筦弦。兩日偶不聞,但見青摩煙。半夜意展轉(zhuǎn),時聞雁翩翩。未能叫云月,而我獨(dú)不眠。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連。亦有鷗鷺棲,歷歷鳴更傳。為汝飲一杯,問汝以一言。不居蘆葦中,乃巢蒼翠巔。蕭蕭西風(fēng)多,一等菰蒲寒。遠(yuǎn)來有相伴,汝等豈不賢。不覺點(diǎn)急急,難通意惓惓。振翼忽飛去,江湖水連天。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wù)。宋代。楊萬里。 若道尋春被雨催,如何隨處兩三杯。晚晴曉雨如翻手,有底虧儂不好來。
山中五無奈何 其一。唐代。李涉。 無奈落葉何,紛紛滿衰草。疾來無氣力,擁戶不能掃。欲訪云外人,都迷上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