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軍藩麥秀中,唐兵昔數朔方雄。
韓公北輯三城路,至德中興一旅功。
番刻勁銷春蘚碧,漢花秾映寺門紅。
高云不罩田州塔,水鶴歸巢戛暮空。
過田州故城(即唐朔方軍也)。明代。齊之鸞。 河外軍藩麥秀中,唐兵昔數朔方雄。韓公北輯三城路,至德中興一旅功。番刻勁銷春蘚碧,漢花秾映寺門紅。高云不罩田州塔,水鶴歸巢戛暮空。
齊之鸞,男,字瑞卿,號蓉川,安徽桐城縣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跡入選明史,為桐城歷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據傳齊之鸞先祖本明代開國功臣鳳陽徐達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達,徐達之子徐添福避禍南遷,更姓為齊。老宰相張英的祖母(張廷玉曾祖母)就是齊之鸞的小兒子齊近的女兒。明正德六年(1511年)29歲時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給事中。依據《蓉川公年譜》和《復姓疏》,齊之鸞先世嘗居鳳陽,元末遷居桐城,明初占籍縣市鄉,一百多年后,憲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齊之鸞出生于安徽桐城縣城太平坊之舊第。(據周京《蓉川先生小傳》) ...
齊之鸞。 齊之鸞,男,字瑞卿,號蓉川,安徽桐城縣城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跡入選明史,為桐城歷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據傳齊之鸞先祖本明代開國功臣鳳陽徐達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達,徐達之子徐添福避禍南遷,更姓為齊。老宰相張英的祖母(張廷玉曾祖母)就是齊之鸞的小兒子齊近的女兒。明正德六年(1511年)29歲時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給事中。依據《蓉川公年譜》和《復姓疏》,齊之鸞先世嘗居鳳陽,元末遷居桐城,明初占籍縣市鄉,一百多年后,憲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齊之鸞出生于安徽桐城縣城太平坊之舊第。(據周京《蓉川先生小傳》)
齊天樂?庚申三月重過象坊橋。近現代。陳匪石。 番風過盡春如夢,紛紛墜紅誰管。絮逐云飛,塵隨馬起,時霎輕寒輕暖。經行未懶。正如血斜陽,鳳城西畔。隔葉黃鶯,數聲啼破翠云晚。探芳前事暗省,小桃依舊笑,何處人面。錦瑟年華,秋千院落,禁得柔腸幾轉。天涯望眼。怕殘纈無多,寸波難剪。點素成緇,纻衣和淚浣。
春日客感。清代。李周南。 暢好晴光感不勝,遠游客等在家僧。生憎白發頻窺鏡,盼到黃昏早試鐙。久坐茶香濃似酒,苦吟詩瘦冷于冰。春來何事關情甚,兩度松楸掃未曾。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明代。羅萬杰。 閱物一雙醒眼,藏身數卷奇書。休言世事蕉鹿,輸與神仙蠹魚。
三部樂 和霞盦風后木葉枯脫之作。清代。楊玉銜。 林禿山髡,掃木葉一空,似頭新沐。蠣墻薜荔,凌亂詩人吟屋。未歲寒、松柏先凋,豈梅花五月,笛聲飛玉。橫汾帆亂,又唱大風一曲。更傷揀枝旅雁,當月昏水闊,冷餐寒宿。許教壘完檐幕,焰支窗燭。問塵襟、滌除幾斛。身世淚、真盈一掬。梁月照色,荒三徑、多少余綠。
傅山父攜示曾玉堂和余韻答之。宋代。李曾伯。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憶征西府勞清夢,望上東門想貴游。何似天風輕借助,放教歸老釣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