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趨梁苑,三年謝尹京。舊風除物蠹,新律奉師貞。
龍節雙油重,蛇矛百練明。躍魚連后旆,騰虎耀前旌。
路轉金神并,川開鐵馬橫。擁旄差白羽,分轡引紅纓。
在浚風煙接,維嵩鞏洛清。貫魚奔騎疾,連雁卷行輕。
煙壘風調角,秋原雨洗兵。宿云看布甲,疏柳見分營。
鼓徹通宵警,和門候曉晴。虎符三校列,魚胄萬夫迎。
弄馬猿猱健,奔車角牴呈。駕肩傍隘道,張幕內連楹。
森戟承三令,攢戈退一聲。及郊知雨過,觀俗辨風行。
望宋憐思女,游梁念客卿。義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澤廣豚魚洽,恩宣豈弟生。善師忘任智,中略在推誠。
式宴歌鐘合,陳筵綺繡并。戲鼙千卒躍,均酒百壺傾。
樂與師徒共,歡從井邑盈。教通因漸染,人悅尚和平。
授鉞慚分閫,登壇荷列城。虛裘朝獨坐,雄劍夜孤鳴。
白發侵霜變,丹心捧日驚。衛青終保志,潘岳未忘情。
期月終迷化,三年詎有成。惟看波海動,天外斬長鯨。
到宣武三十韻。唐代。李紳。 七月趨梁苑,三年謝尹京。舊風除物蠹,新律奉師貞。龍節雙油重,蛇矛百練明。躍魚連后旆,騰虎耀前旌。路轉金神并,川開鐵馬橫。擁旄差白羽,分轡引紅纓。在浚風煙接,維嵩鞏洛清。貫魚奔騎疾,連雁卷行輕。煙壘風調角,秋原雨洗兵。宿云看布甲,疏柳見分營。鼓徹通宵警,和門候曉晴。虎符三校列,魚胄萬夫迎。弄馬猿猱健,奔車角牴呈。駕肩傍隘道,張幕內連楹。森戟承三令,攢戈退一聲。及郊知雨過,觀俗辨風行。望宋憐思女,游梁念客卿。義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澤廣豚魚洽,恩宣豈弟生。善師忘任智,中略在推誠。式宴歌鐘合,陳筵綺繡并。戲鼙千卒躍,均酒百壺傾。樂與師徒共,歡從井邑盈。教通因漸染,人悅尚和平。授鉞慚分閫,登壇荷列城。虛裘朝獨坐,雄劍夜孤鳴。白發侵霜變,丹心捧日驚。衛青終保志,潘岳未忘情。期月終迷化,三年詎有成。惟看波海動,天外斬長鯨。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
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東蒙秋日。清代。程云。 九日易為風,凄其遠望同。碧山分雪白,黃葉變霜紅。客夢初聞雁,鄉心久憶菘。祇今將改歲,何以謝東蒙。
呈濟之。金朝。李俊民。 朝醒暮醉幾時休,雞黍人家見客留。聞道曲生行處有,西村明日趁扶頭。
垂簾。清代。商可。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則,鈔得兩三篇。
屏翁領諸孫小集亦龍弟野亭君玉即席有詩次韻。宋代。戴炳。 結屋新亭好,登臨雅興長。心融八窗白,塵隔九衢黃。泛菊金英碎,嘗粳玉顆香。更期梅著蕊,來賞小春光。
斜日二首 其一。宋代。張耒。 斜日歸錢暑,秋容淡太虛。閒云工變易,片月自清孤。淹泊年華老,凄涼歲事馀。時違自樸拙,興懶日蕭疏。阮籍慵耽酒,文園病著書。簪纓非草野,江海得樵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