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目是何年,歸耕恐未然。舊游同偃蹇,吾道倚狂顛。
憶汝孤羆坐,傳聲寒雁先。老人星出海,垂照和歌筵。
堯衢寫寄元旦之作依韻和酬 其二。近現代。陳三立。 抉目是何年,歸耕恐未然。舊游同偃蹇,吾道倚狂顛。憶汝孤羆坐,傳聲寒雁先。老人星出海,垂照和歌筵。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之譽。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詩人”之譽。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揚子道中寄陳君佐 其一。宋代。孔平仲。 別我如不忍,念君方索居。蕭然對松竹,獨自理圖書。擊缽詩無敵,連環辯有馀。驊騮志萬里,那久困鹽車。
次韻戴成叔。宋代。陳著。 朝家相真賢,表表梧桐樹。群賢如鳳皇,飛翔得依附。風來驚四鄰,汗走僵訓注。云胡太山巔,蒼蒼豈其數。
和棲霞寂照庵僧云渺。宋代。王安石。 蕭然一世外,所樂有誰同。宴坐能忘老,齋蔬不過中。無心為佛事,有客問家風。笑謂西來意,雖空亦不空。
馮家女。元代。楊維楨。 馮家女,綠發盤雙鴉,亂離棄鄉土。聘入將軍家,將軍愛幸諸婦妒。顏色粹美無疵瑕,掩鼻襲馀術,淚眼啼春華。馮家女,昨日堂上人,今朝廁中鬼。將軍不為疑,司隸不為理。道旁古冢生棘榛,十年孤憤何由伸?嗚呼千年孤憤何由伸!
臺陽筆記題詞 其一。清代。包禮。 要從滄海涉風波,才算人間閱歷多。剿寇奇功同大樹,論文雄辯等長河。臺陽德政蒼生福,山左清名白雪歌。一自歸來無個事,行蹤到處寄吟哦。
建業清涼寺次王伯循御史竹亭壁間韻。明代。張以寧。 獨尋清涼寺,還望翠微亭。客散竹間月,僧閑松下經。江聲回近浦,野色到虛庭。白發山中叟,為予詩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