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隨泉聲行,還逐泉聲止。泉聲近不鳴,清流石齒齒。
孤亭俯層巔,滿階紅葉委。萬籟動笙竽,嵐光生澗底。
秋氣入夕佳,微涼耽徙倚。蓬瀛想金仙,薜荔吊山鬼。
此地昔流觴,高會擬曲水。我來悄無人,空山落松子。
望遠資無窮,念往情何已。兀兀碧檻前,坐看溪云起。
退谷。清代。李天馥。 偶隨泉聲行,還逐泉聲止。泉聲近不鳴,清流石齒齒。孤亭俯層巔,滿階紅葉委。萬籟動笙竽,嵐光生澗底。秋氣入夕佳,微涼耽徙倚。蓬瀛想金仙,薜荔吊山鬼。此地昔流觴,高會擬曲水。我來悄無人,空山落松子。望遠資無窮,念往情何已。兀兀碧檻前,坐看溪云起。
李天馥(1635年~1699年),字湘北,號容齋。科舉寄籍歸德府永城縣,合肥人,其先自黃岡徙。清初文臣。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攻陷廬州府,李天馥隨家人避難永城,寓居于永城趙家。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順治十五年(1658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少詹事、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武英殿大學士。為官期間,揚清激濁,學行俱優,深受康熙器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謚文定。著有《容齋千首詩》、《容齋詩馀》等。 ...
李天馥。 李天馥(1635年~1699年),字湘北,號容齋。科舉寄籍歸德府永城縣,合肥人,其先自黃岡徙。清初文臣。崇禎十五年(1642年),張獻忠攻陷廬州府,李天馥隨家人避難永城,寓居于永城趙家。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順治十五年(1658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少詹事、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拜武英殿大學士。為官期間,揚清激濁,學行俱優,深受康熙器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去世,謚文定。著有《容齋千首詩》、《容齋詩馀》等。
登延慶佛閣用出郊韻三首。宋代。吳潛。 高閣都將萬象收,憑欄睇望興何悠。張郎遯世誰家谷,孫子成仙何處洲。風雨喜無臨九日,江山幸有答三秋。年豐市井多歡笑,老子婆婆亦可不。
犍為王氏書樓。宋代。蘇軾。 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濱。云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江邊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氳。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戛巖花春。借問主人今何在,被甲遠戍長苦辛。先登搏戰事斬級,區區何者為三墳。書生古亦有戰陣,葛巾羽扇揮三軍。古人不見悲世俗,回首蒼山空白云。
雨中水閣閑眺。宋代。蘇泂。 兩山正作修眉綠,一水猶如疋練橫。竟日書窗覽今古,幾年人世少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