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東陽。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笑東君,還又向,北枝忙。
著一陣、霎時間底雪。更一個、缺些兒底月。山下路,水邊墻。風(fēng)流怕有人知處,影兒守定竹旁廂。且饒他,桃李趁,少年場。
最高樓(客有敗棋者,代賦梅)。宋代。辛棄疾。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東陽。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笑東君,還又向,北枝忙。著一陣、霎時間底雪。更一個、缺些兒底月。山下路,水邊墻。風(fēng)流怕有人知處,影兒守定竹旁廂。且饒他,桃李趁,少年場。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懷關(guān)中故人。元代。彭炳。 長安三月酒如酥,花落平堤水滿初。楊柳簇門齊下馬,九龍池上看叉魚。
隱士五首 其一 楚狂。明代。程敏政。 天王不西狩,列國多游士。楚狂獨何人,長歌向夫子。慷慨鳳德衰,當(dāng)已胡弗已。晏歲草木蕃,吾道亦云否。岐山鳥不至,吾已方自此。
雪后登歌風(fēng)臺示沛令。。顧大申。 一劍收秦鹿,秋風(fēng)萬里心。悲歌誰掩泣,壯士已成禽。井邑新豐舊,龍蛇大澤深。殘碑埋野戍,雪后此登臨。
寒食出郊三首。宋代。李揆。 春事遽如許,勞人渾不知。柳垂山闕處,花發(fā)雨來時。薄宦祗憔悴,故園成別離。多情睇啼鳥,獨與寸心違。
病中呈諸友。宋代。朱熹。 窮居值秋晦,抱疾獨齋居。行稀草生徑,一雨復(fù)旬馀。交親各所營,曠若音塵疏。始悟端居樂,復(fù)理北窗書。讀誦興已闌,起坐方躊躇。綠樹滿空庭,策策涼飆初。良時不復(fù)停,煩吝未云祛。還思對君子,日夕佇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