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印肅(一一一五~一一六九),號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六歲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發,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開元寺受戒。游湖湘,謁大溈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歸壽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卷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 印肅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為三卷。 ...
釋印肅。 釋印肅(一一一五~一一六九),號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六歲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發,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開元寺受戒。游湖湘,謁大溈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歸壽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卷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 印肅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為三卷。
書秋谷詩集后 其二。。薛寧廷。 昔夢之帝所,一聆《霓裳曲》。謠諑妒蛾眉,酒食生岸獄。歸坐滄浪亭,臨流濯我足。綺語出金仙,冰銜換玉局。嶺海發奇情,禿豪脫羈束。詩留天地間,何啻為令仆。
次韻李豸秀才來別子瞻仍謝惠馬二首。宋代。蘇轍。 小床臥客笑元龍,彈鋏無輿下舍中。五馬不辭分后乘,輕裘初許敝諸公。隨人射虎氣終在,徒步白頭心頗同。遙想據鞍橫槊處,新詩一一建安風。
渡江。宋代。孔武仲。 扁舟臨朝陽,匹馬渡江北。志士豈懷居,征夫樂行役。東風吹高原,生意密如織。早晚卸塵鞍,皇州正春色。
賀新郎二首 其一。清代。項鴻祚。 夢斷霓裳闋,是天風、忽然吹下,廣寒宮闕。銀浦流云三萬頃,誤了兩番游歷。問靈藥、偷來何益?青女素娥齊掩泣,痛文簫、不上神仙籍。明鏡碎,寶釵折。星房想更添愁絕,望人間、霜零刺骨,雨飛成血。縱有羲和知此意,一夜玻璃敲缺。已難抵、今生離別。回首玉京樓十二,剩年年、淚灑關山月。千古恨,幾時雪。
歸來。明代。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