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吳潁川人,字恭遠。曾與韋昭、薛瑩、華覈共撰《吳書》。后為中書郎。孫休時坐事下獄死。 ...
周昭。 三國吳潁川人,字恭遠。曾與韋昭、薛瑩、華覈共撰《吳書》。后為中書郎。孫休時坐事下獄死。
(?—299)西晉南陽新野人,字潤甫。少以才學知名。仕魏歷通事郎。晉武帝立,轉尚書郎,深為羊祜所重。太康中,拜散騎常侍。轉楊駿長史。惠帝永平中,駿誅,以僚佐免官。尋起為國子祭酒,轉少府。 ...
鄒湛。 (?—299)西晉南陽新野人,字潤甫。少以才學知名。仕魏歷通事郎。晉武帝立,轉尚書郎,深為羊祜所重。太康中,拜散騎常侍。轉楊駿長史。惠帝永平中,駿誅,以僚佐免官。尋起為國子祭酒,轉少府。
東魏范陽遒人,字元珍。祖季真子。少時耽書,常以夜繼晝,時號圣小兒。及長,以文學見重。孝文帝時拜太學博士,掌彭城王元協書記。嘗語人曰:“文章須自出機杼,自成一家風骨,何能同人共生活也。”后因貪貨賄屢受遷謫。孝莊帝末典造金石雅樂,成,遷車騎大將軍。孝武帝即位,以太常行禮,得封文安縣子。孝靜帝天平初,以議遷都功,進伯爵。 ...
祖瑩。 東魏范陽遒人,字元珍。祖季真子。少時耽書,常以夜繼晝,時號圣小兒。及長,以文學見重。孝文帝時拜太學博士,掌彭城王元協書記。嘗語人曰:“文章須自出機杼,自成一家風骨,何能同人共生活也。”后因貪貨賄屢受遷謫。孝莊帝末典造金石雅樂,成,遷車騎大將軍。孝武帝即位,以太常行禮,得封文安縣子。孝靜帝天平初,以議遷都功,進伯爵。
名一作棻。西晉齊國臨淄人,字蘭芝。左思妹。少善綴文,名亞于思。為晉武帝貴嬪。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有詞藻,為帝所重,每有方物異寶,必使為賦頌。有答兄思詩、書及雜賦頌數十篇。 ...
左芬。 名一作棻。西晉齊國臨淄人,字蘭芝。左思妹。少善綴文,名亞于思。為晉武帝貴嬪。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有詞藻,為帝所重,每有方物異寶,必使為賦頌。有答兄思詩、書及雜賦頌數十篇。
(?—508)北魏廣平列人人。宋翻弟。宣武帝初,以才學被召,與秘書丞孫惠蔚典校群書,考正同異。后以太學博士出為王愉法曹行參軍。坐愉叛逆死。 ...
宋道玙。 (?—508)北魏廣平列人人。宋翻弟。宣武帝初,以才學被召,與秘書丞孫惠蔚典校群書,考正同異。后以太學博士出為王愉法曹行參軍。坐愉叛逆死。
晉人。相傳伯玉出使蜀地,久而不歸,其妻居長安思念之深,乃作詩書于盤中,屈曲成文,故稱盤中詩。 ...
蘇伯玉妻。 晉人。相傳伯玉出使蜀地,久而不歸,其妻居長安思念之深,乃作詩書于盤中,屈曲成文,故稱盤中詩。
晉京兆人。家貧好學。嘗于冬月映雪讀書。少清介,交游不茍。官至御史大夫。 ...
孫康。 晉京兆人。家貧好學。嘗于冬月映雪讀書。少清介,交游不茍。官至御史大夫。
劉程之。 劉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蘇銅山縣)人。年少喪父,對母親極為孝順。擅長老子、莊子的學說,不隨便混雜于當時的俗世。
江智淵(418-462)南史作智深。此從宋書)字不詳,濟陽考城人。生于晉安帝義熙十四年,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年四十六歲。辭采清贍,與謝莊、沈懷文友善。懷文批評他道:“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元嘉末,除尚書庫部郎。孝武帝深相聯系知待,每獨蒙引進,未嘗有喜色。累拜寧朔將軍。議殷妃謚為帝所恨,以憂卒。 ...
江智淵。 江智淵(418-462)南史作智深。此從宋書)字不詳,濟陽考城人。生于晉安帝義熙十四年,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年四十六歲。辭采清贍,與謝莊、沈懷文友善。懷文批評他道:“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元嘉末,除尚書庫部郎。孝武帝深相聯系知待,每獨蒙引進,未嘗有喜色。累拜寧朔將軍。議殷妃謚為帝所恨,以憂卒。
馬咸,西晉馬隆之子。奉高縣侯馬隆的嗣子。為人驍勇,效命于成都王司馬穎,后在八王之亂中被長沙王司馬乂部將司馬王瑚擊敗,馬咸戰死。 ...
馬咸。 馬咸,西晉馬隆之子。奉高縣侯馬隆的嗣子。為人驍勇,效命于成都王司馬穎,后在八王之亂中被長沙王司馬乂部將司馬王瑚擊敗,馬咸戰死。
王玄,字眉子,王衍之子,王澄的侄兒,后代理陳留太守,大行威罰,被害。 ...
王玄。 王玄,字眉子,王衍之子,王澄的侄兒,后代理陳留太守,大行威罰,被害。
劉卞(?―299年),字叔龍,東平須昌人,西晉官員。劉卞出身于軍人家庭,生性正直不愛多說話。歷任散騎侍郎,做并州刺史。入朝為左衛率。后來官至輕車將軍、雍州刺史。 ...
劉卞。 劉卞(?―299年),字叔龍,東平須昌人,西晉官員。劉卞出身于軍人家庭,生性正直不愛多說話。歷任散騎侍郎,做并州刺史。入朝為左衛率。后來官至輕車將軍、雍州刺史。
(約公元二三九年至二九四年間在世)字不詳,西晉河南郡(今河南洛陽一帶)人。出身寒門,有才氣,能詩。曾與傅咸以詩贈答,在世約當與咸同時。家世素,不能自拔,故情見乎辭。《答傅咸》一詩,今尚存《文選》中。 ...
郭泰機。 (約公元二三九年至二九四年間在世)字不詳,西晉河南郡(今河南洛陽一帶)人。出身寒門,有才氣,能詩。曾與傅咸以詩贈答,在世約當與咸同時。家世素,不能自拔,故情見乎辭。《答傅咸》一詩,今尚存《文選》中。
(258—322)東晉潁川潁陰人,字大章。荀勖子。初為司徒左西屬,歷官太子中庶子,滎陽太守。趙王司馬倫稱帝,以為侍中。晉惠帝至長安,以為河南尹,轉光祿大夫。懷帝永嘉末,劉曜逼洛陽,出奔。元帝詔承制,都督司州軍事。及西都不守,乃遣使移文天下共勸進。元帝拜為司徒、錄尚書事。卒謚元。 ...
荀組。 (258—322)東晉潁川潁陰人,字大章。荀勖子。初為司徒左西屬,歷官太子中庶子,滎陽太守。趙王司馬倫稱帝,以為侍中。晉惠帝至長安,以為河南尹,轉光祿大夫。懷帝永嘉末,劉曜逼洛陽,出奔。元帝詔承制,都督司州軍事。及西都不守,乃遣使移文天下共勸進。元帝拜為司徒、錄尚書事。卒謚元。
(?—461)北魏廣平任人,字伯度,小名黃頭。少好學有才。太武帝時征拜中書博士,累遷東雍州刺史,在任頗廉白。征為秘書監,委以國史之任,以不勤著述,竟無所成。性驕矜,好議論長短,貴己賤人。 ...
游雅。 (?—461)北魏廣平任人,字伯度,小名黃頭。少好學有才。太武帝時征拜中書博士,累遷東雍州刺史,在任頗廉白。征為秘書監,委以國史之任,以不勤著述,竟無所成。性驕矜,好議論長短,貴己賤人。
東晉潁川鄢陵人。庾闡子。以有文藻著稱。歷官給事中、相府記室、浙東太守。晉孝武帝太元中卒。 ...
庾肅之。 東晉潁川鄢陵人。庾闡子。以有文藻著稱。歷官給事中、相府記室、浙東太守。晉孝武帝太元中卒。
(?—508)北魏宗室,鮮卑族,字彥和。獻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除侍中,長直禁內,參決軍國大政。轉中書令,改彭城王。宣武帝即位,除使持節、侍中、都督七州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又以本官領揚州刺史,屢破梁軍,平淮南。還除錄尚書、侍中。小心謹慎,初無過失。后為尚書令高肇所譖,被殺。孝莊帝即位,追號文穆皇帝。 ...
元協。 (?—508)北魏宗室,鮮卑族,字彥和。獻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始平王。除侍中,長直禁內,參決軍國大政。轉中書令,改彭城王。宣武帝即位,除使持節、侍中、都督七州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又以本官領揚州刺史,屢破梁軍,平淮南。還除錄尚書、侍中。小心謹慎,初無過失。后為尚書令高肇所譖,被殺。孝莊帝即位,追號文穆皇帝。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漢名儒桓榮之后,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后獨攬朝政十余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于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桓溫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實現。死后謚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為“宣武皇帝”。 ...
桓溫。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漢名儒桓榮之后,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后獨攬朝政十余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于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桓溫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實現。死后謚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為“宣武皇帝”。
薛寘,北魏平遠將軍,廣讀典籍,喜好文章,20歲就依賴父祖的政績被朝廷起用為奉朝請,他還撰寫了《西京記》2卷,文章雜記20余卷。先后做過北魏尚書吏部郎,清河郡和廣平郡二郡守。 ...
薛寘。 薛寘,北魏平遠將軍,廣讀典籍,喜好文章,20歲就依賴父祖的政績被朝廷起用為奉朝請,他還撰寫了《西京記》2卷,文章雜記20余卷。先后做過北魏尚書吏部郎,清河郡和廣平郡二郡守。
(?—253)三國蜀江夏人,字文偉。劉備時,為太子舍人。劉禪立,為黃門侍郎,遷侍中。數銜命使吳,應對稱職。劉禪建興八年,轉為中護軍。魏延、楊儀相惡,祎每諫喻解勸,使各盡其才。延熙中,魏軍攻蜀,祎為元帥。累官后軍師,代蔣琬為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成鄉侯。后因歲朝大會,為魏降人郭脩所害。謚敬。 ...
費祎。 (?—253)三國蜀江夏人,字文偉。劉備時,為太子舍人。劉禪立,為黃門侍郎,遷侍中。數銜命使吳,應對稱職。劉禪建興八年,轉為中護軍。魏延、楊儀相惡,祎每諫喻解勸,使各盡其才。延熙中,魏軍攻蜀,祎為元帥。累官后軍師,代蔣琬為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成鄉侯。后因歲朝大會,為魏降人郭脩所害。謚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