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ěn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890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審氏望出魏郡。漢高帝置,治所鄴縣,在今河北省臨漳西南。
一、審(審)shěn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上海,湖北之武漢,廣東之吳川,山西之太原、運城、臨汾以及雁北、呂梁等地區均有分布。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中文大字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云:審氏之先為周司空屬官,主審曲面勢(按:“審曲面勢”,《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引作“審曲而勢”,無解)者也,后因賜族。
2、《姓氏考略》據《路史》注云:“楚公族有審氏。”此則系出羋姓。
3、又,其引《華陽國志》云:“蜀之郫縣有審氏。”此之審姓,似出自少數民族,與前諸審不同源。漢代有審食其,沛人,為左丞相,封辟陽侯;后漢末袁紹將有審配;唐代有審邦;明代有審錞,鄖陽知縣。
二、審(審)
審姓分布:臺灣屏東、廣西都安、河南林縣、山東新泰、四川富順、湖北武漢、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
審姓起源:
1、審氏之先為周司空屬官,主審曲面勢者也,后因賜族。
2、系自羋姓,楚公族有審氏,見《路史》。
3、晉時烏桓人姓。
4、清蒙古人姓。
審姓名人:
審食其,漢時沛郡人,左丞相,封辟陽侯。審錞,明時河南滎陽人,舉人,成化中湖北鄖縣知縣。
郡望:魏郡、沛郡。
審姓古代名人
審食其漢朝,是劉邦的同鄉,沛縣人。以舍人身份照顧劉邦的妻子兒女,與呂雉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后被封為辟陽侯,因得幸與呂后,被漢惠帝發現,想要誅殺之。但其朋友幫助他躲過一劫。呂后死后,諸呂被殺,淮南王劉長伺機殺了他。
審配三國,著名謀士。審配,字正南,為人正直,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并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恃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死,審配等矯詔立袁尚為嗣,導致兄弟相爭,被曹操各個擊破。曹操圍鄴,審配死守數月,終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一、審(審)shěn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上海,湖北之武漢,廣東之吳川,山西之太原、運城、臨汾以及雁北、呂梁等地區均有分布。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中文大字典》注引《姓氏急就篇》云:審氏之先為周司空屬官,主審曲面勢(按:“審曲面勢”,《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引作“審曲而勢”,無解)者也,后因賜族。
2、《姓氏考略》據《路史》注云:“楚公族有審氏。”此則系出羋姓。
3、又,其引《華陽國志》云:“蜀之郫縣有審氏。”此之審姓,似出自少數民族,與前諸審不同源。漢代有審食其,沛人,為左丞相,封辟陽侯;后漢末袁紹將有審配;唐代有審邦;明代有審錞,鄖陽知縣。
二、審(審)
審姓分布:臺灣屏東、廣西都安、河南林縣、山東新泰、四川富順、湖北武漢、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
審姓起源:
1、審氏之先為周司空屬官,主審曲面勢者也,后因賜族。
2、系自羋姓,楚公族有審氏,見《路史》。
3、晉時烏桓人姓。
4、清蒙古人姓。
審姓名人:
審食其,漢時沛郡人,左丞相,封辟陽侯。審錞,明時河南滎陽人,舉人,成化中湖北鄖縣知縣。
郡望:魏郡、沛郡。
其他姓氏
[ 審 ]字的同音字 - [ shen ]
[ 審 ]的同部首字 - [ 宀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