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 ]
讀音:pá
拼音:pa
簡繁:杷
五筆:SCN
五行:木
部外:暫無
五筆:SCN
筆畫:8畫
吉兇:吉
倉頡:DAU
結(jié)構(gòu):左右
鄭碼:FYIA
四角:47917
區(qū)位:7243
統(tǒng)一碼:6777
異體字:欛,?
英漢互譯:loquat
筆順:橫、豎、撇、點(diǎn)、橫折、豎、橫、豎彎鉤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gòu)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dú)w“王”管的不二哲學(xué)。上古時(shí)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gè)至尊之位;東周時(shí)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shí)間 | 排名 | 時(shí)間 | 排名 | 時(shí)間 | 排名 |
---|---|---|---|---|---|
最新 | 2977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nèi)容來源于:www.anvalley.cn
一、杷bā
罕見姓氏。《續(xù)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明杷安,英山縣丞”。(按:“把”、“杷”或通。)《正字通》例舉“明代把安”。“把”既為巴氏所改,則杷氏似亦當(dāng)出自巴氏。又,《鄭通志·氏族略》注“杷”為“牙切(pá)”。
二、杷pá
罕見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鄭樵將其歸入“周同姓之國”。其注云:“杷,闢牙切。字亦作‘爬’。本巴氏,東樓公之后。漢靈帝時(shí)巴康避董卓難,改為杷氏。”《漢語大字典》亦引是說。鄭樵既將“杷”歸入“周同姓之國”,何以又稱“東樓公之后”?——“周同姓”,當(dāng)為姬姓;“東樓公”乃禹后,當(dāng)為姒姓。鄭說自相矛盾。且其注“杞”時(shí),將其歸入“周異姓國”,注云:“姒姓。夏禹之后。成湯放桀,其后稍絕。武王克紂,求禹后,得東樓公而封之於杞。……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杞康,漢末時(shí)避董卓難改姓抱”,豈“杞康”即“巴康”耶?其“避董卓難”而改姓,為“把”耶(《正字通》)?為“杷”、為“爬”耶(《鄭通志》)?為“抱”耶(《鄭通志》)?或?yàn)橛∷种`?姑存疑。
三、杷bǎ
《中國姓氏大全》收載并注此音。其注云:“罕見姓,但南北皆有。”《續(xù)通志·氏族略》歸“平聲”部,當(dāng)音bā;《鄭通志·氏族略》注為“牙切”,當(dāng)音pá,以為“巴氏之后改為杷”。
四、杷
杷姓分布:北京有此姓。
杷姓起源:本巴氏,東樓公之后,東漢靈帝時(shí)巴康避董卓難改為杷氏。
杷姓名人:
杷秀,西魏時(shí)涼州刺史。杷安,明時(shí)宛平人,正統(tǒng)中英山縣丞。
郡望:安定。
變化:亦作爬。
[ 杷 ]的同部首字 - [ 木 ]部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