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dòng)詞
(1) (形聲。從糸(
),表示與線絲、纏織有關(guān)。本義:績,把麻搓成線)眾婦夜緝燈烘。——宋· 蘇軾《次子由詩相慶》
(2) 又如:緝績(紡織,編織);緝?nèi)?搓成);緝麻(績麻);緝婦(從事紡績的婦女)
(3) 搜捕
訪緝糾詰。——清· 方苞《獄中雜記》
(4) 又如:緝聽(向各處去搜集消息);緝兇(搜捕兇犯);緝擒(捉拿;緝拿);緝探人(偵察人員)
(5) 繼續(xù)
授幾有緝御。——《詩·大雅·行葦》
(6) 又如:緝熙(本指逐漸達(dá)到光明,后因以指光明);緝御(侍者連續(xù)更替地侍候著);緝緒(繼承傳統(tǒng))
(7) 會(huì)合;和睦。通“輯”
適道已來,四十九載,妙應(yīng)事多,宜加總緝,共成區(qū)畛。——《廣弘明集·沈約·佛記序》
有所緝綴。——《魏書·高允傳》
轉(zhuǎn)將深意諭旁人,緝綴疵瑕遣潛說。——元稹《苦樂相倚曲》
思所以鎮(zhèn)定民心,緝寧外內(nèi)。——《三國志·吳書·陸抗傳》注
還賢與能,群臣緝睦。——《陳書·虞荔傳》
(8) 又如:緝綴(搜輯。引申為編撰書稿);緝眾(聚眾);緝寧(使祥寧安和)
(9) 附耳私語;花言巧語 。如:緝緝(附耳私語的聲音。形容花言巧語);緝緝翩翩(形容交頭接耳、花言巧語)
(10) 另見
qī動(dòng)詞
(1) 縫衣邊
緝,下橫縫,緝其下也。——《釋名·釋衣服》
(2) 用相連的針腳密密地縫 。如:緝鞋口
(3) 另見
緝【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
《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七入切,音葺。《說文》績也。《釋名》緝下橫縫,緝其下也。《儀禮·喪服》斬者何,不緝也。
又《玉篇》續(xù)也。《詩·大雅》授幾有緝御。《箋》緝,猶續(xù)也。
又緝熙,光也。《詩·大雅》於緝熙敬止。
又《集韻》卽入切,音?。緝緝,口舌聲。《詩·小雅》緝緝翩翩。
緝【卷十三】【糸部】
績也。從糸咠聲。七入切
(緝)績也。自緝篆至絣篆皆說麻事。麻事與蠶事相似。故亦從糸。凡麻枲先分其莖與皮曰木。因而漚之。取所漚之麻而林之。林之爲(wèi)言微也。微纖爲(wèi)功、析其皮如絲。而撚之、而之、而續(xù)之、而後爲(wèi)縷。是曰績。亦曰緝。亦絫言緝績。孟子曰。妻辟纑。趙注曰。緝績其麻曰辟。按辟與擘肌分理之擘同。謂始於析麻皮爲(wèi)絲也。引申之、用縷以縫衣亦爲(wèi)緝。如禮經(jīng)云斬者不緝也
者緝也是也。又引申之爲(wèi)積厚流光之偁。大雅傳曰緝
光明也是也。從糸。咠聲。七入切。七部。
◎ 粵語:ca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