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山中客,知名四十年。恓惶身獨隱,寂寞性應便。
世業公侯籍,生涯黍稷田。藤懸讀書帳,竹系網魚船。
已種千頭橘,新開數脈泉。閑游攜酒遠,幽語向僧偏。
入洞題松過,看花選石眠。避喧長汩沒,逢勝即留連。
自古多高跡,如君少比肩。耕耘此辛苦,章句已流傳。
昔日交游盛,當時省閣賢。同袍還共弊,連轡每推先。
講序居重席,群儒愿執鞭。滿堂虛左待,眾目望喬遷。
才異時難用,情高道自全。畏人顏慘澹,疏物勢迍邅。
賢者聞知命,吾生復禮玄。深藏報恩劍,久緝養生篇。
憔悴眾夫笑,經過郡守憐。夕陽悲病鶴,霜氣動饑鹯.
處士誰能薦,窮途世所捐。伯鸞甘寄食,元淑苦無錢。
策蹇秋塵里,吟詩黃葉前。故裘馀白領,廢瑟斷朱弦。
志氣終猶在,逍遙任自然。家貧念婚嫁,身老戀云煙。
放逸棲巖鹿,清虛飲露蟬。鄭逃秦谷口,嚴愛越溪邊。
霄漢予猶阻,榮枯子不牽。山城一相遇,感激意難宣。
贈殷山人。唐代。張籍。 郁郁山中客,知名四十年。恓惶身獨隱,寂寞性應便。世業公侯籍,生涯黍稷田。藤懸讀書帳,竹系網魚船。已種千頭橘,新開數脈泉。閑游攜酒遠,幽語向僧偏。入洞題松過,看花選石眠。避喧長汩沒,逢勝即留連。自古多高跡,如君少比肩。耕耘此辛苦,章句已流傳。昔日交游盛,當時省閣賢。同袍還共弊,連轡每推先。講序居重席,群儒愿執鞭。滿堂虛左待,眾目望喬遷。才異時難用,情高道自全。畏人顏慘澹,疏物勢迍邅。賢者聞知命,吾生復禮玄。深藏報恩劍,久緝養生篇。憔悴眾夫笑,經過郡守憐。夕陽悲病鶴,霜氣動饑鹯.處士誰能薦,窮途世所捐。伯鸞甘寄食,元淑苦無錢。策蹇秋塵里,吟詩黃葉前。故裘馀白領,廢瑟斷朱弦。志氣終猶在,逍遙任自然。家貧念婚嫁,身老戀云煙。放逸棲巖鹿,清虛飲露蟬。鄭逃秦谷口,嚴愛越溪邊。霄漢予猶阻,榮枯子不牽。山城一相遇,感激意難宣。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呈無示和尚。宋代。釋了樸。 赤腳波斯入大唐,一家有事百事忙。而今四海清如鏡,率土普天歸我王。
陽春曲。宋代。張詠。 東風習習吹庭樹,知道春權移日馭。青紅獨解露春心,凝冷無言避春去。大有閒階白日長,清詞麗句祝春皇。春皇不肯論功烈,惟有年年君道昌。
歲末自嘲二首 其二。。錢之江。 一方丘壑力能專,短杖芒鞋適所便。偶遇畸人足清話,再臨明鏡各華顛。忘筌坐悅鳣鮪發,抉目待看陵谷遷。翻笑平生骨相俗,不堪顧影病梅前。
自遣。。鶴算。 老來拙懶愿全違,不道衰頹事事非。有酒可能謀劇飲,無錢且自典春衣。唐花過眼空紅紫,晉帖留心有瘦肥。偶向庭前觀止水,也同鷗鷺學忘機。
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明代。李孫宸。 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陳仲怡刺史留飲寓齋看燈屏同李蘧門作。清代。吳敬梓。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風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