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兵刃尖銳快利。
例鋒銳的匕首。
英sharp;
⒉ 目光、言論等尖銳;敏銳。
例鋒銳的目光。
英sharp; keen;
⒊ 指勇往直前的氣勢。
例挫敗敵人的鋒銳。
英advancing bravely;
⒈ 刀劍銳利。
引《吳子·治兵》:“鋒鋭甲堅(jiān),則人輕戰(zhàn)。”
⒉ 指銳利的刀劍。
引唐 白居易 《漢高皇帝親斬白蛇賦》:“口譟雷霆,手操鋒鋭。”
⒊ 尖兵,前鋒。
引《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紹 遣將攻之,連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xí)鑿齒 《漢晉春秋》:“袁紹 與 瓚 書曰‘……又 烏丸、濊貊,皆足下同州,僕與之殊俗,各奮迅激怒,爭為鋒鋭。’”
⒋ 精兵。
引《陳書·高祖紀(jì)上》:“應(yīng)分賊兵勢,以弱制強(qiáng),何故聚其鋒鋭,令必死於我。”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兵部·土兵》:“各邊將領(lǐng),又專倚家丁為鋒鋭。”
⒌ 指凌厲的氣勢。
引晉 袁宏 《后漢紀(jì)·光武帝紀(jì)三》:“赤眉新拔 長安,財(cái)賦日盛,鋒鋭不可當(dāng)也。”
《三國演義》第六七回:“今可發(fā)兵出迎,奮力與戰(zhàn),折其鋒鋭,以安眾心。”
《明史·朱亮祖周德興等傳贊》:“介胄之士桀驁難馴,乘其鋒鋭,皆能豎尺寸於疆埸。”
⒍ 指氣勢凌厲。
引郭小川 《新路歌》:“我們就是這樣,無比鋒銳。”
⒎ 指卓越的才能。
引宋 蘇轍 《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之一:“同儕畏鋒鋭,兄弟更馳逐。”
宋 葉適 《宋故宣教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銘》:“所歷之官,皆人立欲以其材能自振迅者,而 洪卿 摧斂鋒鋭,若不敢有所為。”
⒏ 鋒利;犀利。
引宋 葉適 《徐德操墓志銘》:“梳櫛繳繞以赴繩墨,磨錯(cuò)椎鈍以就鋒鋭。”
羅正偉 《清廷預(yù)備立憲》:“聰明俊偉之士,持偏激之學(xué)説,挾鋒鋭之文字,發(fā)行報(bào)紙,刊刻書籍。”
"鋒銳"解釋:
指兵器的銳利;指言辭、目光等尖銳明快。
近義詞:
鋒利、銳利、尖銳、敏捷
反義詞:
遲鈍、滯鈍、笨拙、魯鈍
組詞:
刀鋒銳利、目光鋒銳、筆鋒銳利
一年級造句:
這把小刀非常鋒銳,可以輕松地削掉果皮。
二年級造句:
他的目光鋒銳,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
三年級造句:
這...
[ 查看更多 ]
1、這箭箭桿黑沉沉的,為精鐵打造,箭鏃卻是雪白顏色,鋒銳至極,看不出是什么材質(zhì)的。
2、避開魏軍鋒銳,向東撤退,在撤退過程中,逐日減少軍灶數(shù)目,制造士兵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龐涓,滋長魏軍輕敵的情緒,以期有利時(shí)機(jī),集中兵力伏擊殲滅。
3、只是,獨(dú)孤苛群技不止此,他似乎知道單憑這些不足對木林造成威脅,手中出鞘的長刀狠厲地劈了過來,鋒銳的刀芒在半空中化成金烏,遮天蓋地。
4、只見那方才仍在破空而去的鋼槍就這樣突兀地懸停在了半空,文風(fēng)不動(dòng),竟像是剎那褪去了鋒銳,畏葸不前。
5、在對金剛石刀具刃口輪廓三維測量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精密評定切削刃鋒銳輪廓的幾種新方法。
6、看到自己的“刮骨刀”鋒銳無比,朱棣同志很得意,嗯,我沒看錯(cu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