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貼身遮護胸腹的布片。菱形,有的有袋,用以貯物。
⒉ 舊時婦女或小兒用的抹胸。
⒈ 貼身遮護胸腹的布片。菱形,有的有袋,用以貯物。按,罩在衣外炊事用者,亦有此名, 滬 語名為“飯單”, 湖湘 間名曰“圍裙”。
引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像金鑄者,曾經盜去鎔使,惟像首屢銷不化。盜藏之肚兜,日夜隨身。”
《恨海》第二回:“車夫一面説著,放下了馬鞭子,把銀子放在肚兜里。”
茅盾 《林家鋪子》四:“壽生 一面說,一面撩起衣服,從肚兜里掏出一個手巾包來遞給了 林先生。”
⒉ 舊時婦女或小兒用的抹胸。小兒用者,今仍常見,惟一般無袋。 湖湘 間名“兜肚”,睡眠時以免風吹肚臍。
引清 吳珠泉 《續板橋雜記·雅游》:“至於抹胸,俗稱肚兜,夏紗冬縐,貯以麝屑,緣以錦縑。”
⒈ 古代婦女的貼身小衣。
引《土風錄·卷三·肚兜》:「劉氏釋名有抱腹,言上下有帶以抱裹其腹,按今謂之肚兜,婦女所帶,亦名抹胸。」
⒉ 未成年人所穿的貼身小衣。
英語undergarment covering the chest and abdomen
"肚兜"解釋:
一種貼身的內衣,形狀多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對角設計,上角有繩可系。
近義詞:
背心、抹胸、兜肚
反義詞:
外套、馬甲、棉衣
組詞:
紅色肚兜、小孩肚兜、繡花肚兜、絲綢肚兜
一年級造句:
1. 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漂亮的肚兜,我很喜歡。
2. 我穿著肚兜躺在床上,感覺很舒服。
3. 夏...
[ 查看更多 ]
1、在屏南,最常見的布藝品有虎頭鞋、虎頭帽、肚兜、圍嘴、背褡、八卦以及香包、荷包等,布藝品繡制的圖案和造型基本上保留著原始藝術圖騰。
2、掌燈時分,我里面穿著紅肚兜,外邊是“小棉猴兒”,和鄰里的金鎖、小船,提著紅閃閃的小紅燈籠,圍著屋院捉迷藏。
3、就要男人的手毫厘不爽地探入肚兜,把玩著胸前倘大的“仙桃”。
4、帆兒輕手輕腳走進了殿內,里間的紫檀木八仙過海拔步床上,杏貞毫無形象的穿了個肚兜夾著絳色如意紋葫蘆蝙蝠蠶絲被睡的正香,還好沒有打呼嚕。
5、兒童節,很是回味童年的生活吧?建議你:口咬小奶嘴,上穿紅肚兜,下身尿不濕,手拿手絹邊擦鼻涕邊咬奶嘴邊走大街,怎么樣,是不是很值得回味啊?
6、左右肚兜以剔地起突法雕房廊人物,下枋所刻回紋纏枝蓮最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