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參見:咨議,咨議。
⒈ 舊時備顧問的幕僚。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桓南郡 既破 殷荊州,收 殷 將佐十許人,咨議 羅企生 亦在焉。”
《清史稿·鄭成功傳》:“﹝ 鄭錦 ﹞以 永華 為咨議, 馮錫范 為侍衛(wèi),引兵至 臺灣。”
郁達夫 《迷羊》:“他居然留我在署中作伴,并且委了我一個掛名的咨議。”
⒈ 咨詢商議。
引《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田疇傳》:「遂隨使者到軍,署司空戶曹掾,引見咨議。」
近商討 參議
1、嗣后擔任浙江第五區(qū)禁煙監(jiān)督、北京大總統(tǒng)府軍事處咨議官等職;袁世凱帝制自為,他毅然離京南下,投身護國運動。
2、由于特殊的原因,廣東咨議局在許多方面顯得與眾不同。
3、他的智慧不可能因缺乏咨議而陷于窘迫。他的仁愛也不可能使本要贊美上帝施予萬物之神圣慷慨的人因其自身所受榮寵不及而心生怨尤。
4、然后,議員們推定孫洪伊、王法勤兩人代表咨議局赴灤州訪問張紹曾,表示二十鎮(zhèn)如宣布起義,經過天津組織政府,順直咨議局完全擔任籌撥軍餉,按時供應。
5、立即中止建校進程,著手與當地社區(qū)展開協商、咨議。
6、各咨議黨與合作組織有發(fā)言權,但不參與投票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