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比喻事物的片斷或點滴。
⒈ 比喻事物的片斷或點滴。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劉禹錫》:“長慶 中, 元微之、夢得、韋楚客 同會 樂天 舍,論 南朝 興廢,各賦《金陵懷古》詩。
引劉 滿引一杯,飲已即成…… 白公 覽詩,曰:‘四人探驪龍,子先獲珠,所餘鱗爪,何用耶!’於是罷唱。”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詩之十五:“東云露一鱗,西云露一爪,與其見鱗爪,何如鱗爪無。”
《花月痕》第五十回:“若揄揚 果齋 之一枝畫戟,鋪張 荷生 之八面威風,特其鱗爪耳。”
⒈ 龍的鱗和爪。比喻瑣屑、殘余或無足輕重的事物。
引《唐詩紀事·卷三九·劉禹錫》:「四人探驪龍,子先獲珠,所余鱗爪,何用邪!」
近拾零 瑣聞
1、那門楣上盤繞的龍鳳石刻栩栩如生,鱗爪銳利,彩翼翩然,祥云繚繞下,仿佛那龍鳳下一刻就會立刻乘彩云飛舞九天。
2、直到那鱗爪即將殺到身上的時刻,陸塵終于動了。
3、刻手利用現(xiàn)成的深綠色著紋路,凸雕著一條鱗爪飛揚的龍,而斜下方的一抹紅艷,則被精妙無比的雕成一顆火珠和環(huán)繞在周圍的一圈似有似無的火云。
4、隔離區(qū)一處偏僻的鐵絲網上,汪凱赤身裸體的被掛在上面,兩只胳膊發(fā)瘋似的揮舞著,他的兩只手已變成漆黑的鱗爪,肚皮上也盡是被劃的稀爛的鱗片。
5、園內,那玲瓏精致的亭臺樓閣,清幽秀麗的池館水廊,還有大假山古戲臺玉玲瓏等古代園林的杰作,都使我留戀往返。特別是那饒著圍墻屋脊建造的雕龍,鱗爪張舞,雙須飛動,好像要騰空而去似的,更令人感動不已。
6、破敗的窗框上一只只手和鱗爪竭力的揮舞著,而樓的四周盡是黑郁郁的低等吞甲蟲,一個樓里是黑鱗人,另一個卻是正常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