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重要渡口,泛指水陸交通要道。比喻顯要的地位。
例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古詩十九首》
賓從雜遝實要津。——杜甫《麗人行》
位居要津。
英key post;
⒈ 重要的津渡。亦比喻要害之地。
引唐 劉禹錫 《偶作》詩:“萬里 長江 水,征夫渡要津。”
《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二》:“襄州 地控要津,不可乏帥,無宜兼領。”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七:“俄國 的資產(chǎn)階級,在 哈爾濱 盤據(jù)著中東路的要津,已經(jīng)根深蒂固。”
⒉ 要路。常指顯要的職位、地位。
引唐 杜甫 《麗人行》:“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宋 曾鞏 《王君俞哀詞》:“眾人剪剪兮,趨慕要津;我躬處方兮,不夸以從。”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選劇》:“使要津之上,得一二主持風雅之人。”
⒈ 重要的渡口。
引唐·薛能〈新雪八韻〉:「正色凝高嶺,隨流助要津?」
⒉ 顯達重要的地位。
引唐·杜甫〈太歲日〉詩:「散地逾高枕,生涯脫要津。」
近樞路
英語key post
法語poste clé
1、道路交通便利,是上海的陸上要津。
2、由于位居要津,“二戰(zhàn)”時期被日軍占為基地。
3、位居要津的李鴻章在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與晚清早期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北洋武備學堂即為代表之一。
4、雙魚寨設在兩山夾持的交通要津上,兵卒稅吏行為粗蠻,言語惡毒,對路人公然勒索錢財,稍有不從便籍沒財貨,拘押鞭打,惹得民怨鼎沸。
5、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職位顯赫,位居要津,并不意味著思想境界就高,就不需要接受教育了,就對不嚴不實有了天然的免疫力。
6、不過,清末就有明智人士指出洋人把持海關的弊端,認為其“盤踞要津,阻撓稅則,左袒西商”,是西方強國魚肉中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