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拋棄。
例擯棄舊的規章制度。
英cast away; reject;
⒈ 見“擯棄”。亦作“擯棄”。
⒉ 排斥拋棄。
引漢 劉向 《列女傳·齊孤逐女》:“妾三逐於鄉,五逐於里,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
三國 魏 曹丕 《詔王朗等三公》:“今將休息,棲 備 高山,沉 權 九淵,割除擯棄,投之畫外。”
宋 蘇舜欽 《維舟野步呈子履》詩:“吾儕性疏拙,擯棄安足痛。”
峻青 《黎明的河邊·血衣》:“看到這一切, 李老頭子 擯棄了他那迷信的思想,再不幻想什么天雷了。”
⒊ 猶放浪。
引《南齊書·文學傳·卞彬》:“彬 頗飲酒,擯棄形骸。”
⒈ 排斥、遺棄。
引漢·劉向《列女傳·卷六·齊孤逐女》:「孤無父母,擯棄于野,無所容止。」
近擯斥 排斥 拋棄 放棄
反爭取 收容
1、諾言不過是一種蜚言,那是種艷麗的欺騙,可就是有人愿意為了它擯棄一切。
2、只是秦至來的這個社會,這里民風樸實,勤勞淳厚,怎么不讓他感同身受,擯棄以前那種卑鄙邪惡的想法。
3、直面欲望,保持孤傲和潔癖。擯棄身外之人、事、物。
4、想達到頂峰的人必須認識到習慣的力量有多大,并了解是某種反復的行為產生了習慣。他必須迅速擯棄阻礙其進步的壞習慣,然后盡快培養能夠幫助他獲得成功的好習慣。
5、破除問題癥結的良藥在于擯棄那些虛浮數據,改而嚴格的指標衡量開發進度。
6、一切禮節,都是為了文飾那些虛應故事的行動、口是心非的歡迎、出爾反爾的周到而設立的;假設有真實的友誼,這些虛偽的情勢就該一概擯棄。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