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觸犯;干擾侵犯。
例不軌之民,干犯國法。
乃明為禁令,有干犯者輒戮。——《三國志·魏志·蘇則傳》
英encroach upon; offend;
⒈ 冒犯;觸犯;干擾。
引《后漢書·史弼傳》:“干犯至戚,罪不容誅。”
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上》:“先是京城惡少及屠沽商販,多繫名諸軍干犯府縣法令,有罪即逃入軍中。”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劉中丞書》:“不軌之民,干犯國法。”
郭沫若 《一只手》:“這在形式上已經把工人團結了起來,假使他們再有一種精神結合,就給一堆石塊砌成了一座保壘,那是不可干犯的。”
⒉ 舊時刑律用語。指與罪案有牽連的人。
引《元典章·刑部五·檢驗》:“今省部定到尸形格式於內,於是開寫正犯、干犯名色。”
⒈ 冒犯、侵犯。也作「干冒」。
引《后漢書·卷二七·吳良傳》:「信陽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輿,無人臣禮,為大不敬。」
近冒犯
1、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2、今車騎將軍鄧騭雖胸懷敬順之志,而宗族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多數干犯禁令憲章。
3、這牌必在亞倫的額上,亞倫要擔當干犯圣物條例的罪孽;這圣物是以色列人在一切的圣禮物上所分別為圣的。
4、保羅分訴說,無論猶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凱撒,我都沒有干犯。
5、那時,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上面對民說,神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
6、儐相樂工,奔走不暇,自早至暮,數日之內,無非吉日良時,陰陽忌諱,略不講擇,然而是時婚家亦不見干犯不祥,始知選日合婚,徒多炫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