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損傷;損失。
⒈ 損傷;損失。
引《白雪遺音·清平樂·蝶》:“輕姿傅粉,學得偷香俊,百紫千紅人未問,先與芳心折損。”
《金瓶梅詞話》第三八回:“暗消磨了精神,折損了豐標,瘦伶仃不甚好。”
《清史稿·災異志五》:“﹝ 咸豐 ﹞三年三月初三日, 宜昌 大風拔木,民舍折損無算。”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四幕:“你自然是位音樂家,目前就表演一次,倒不會就怎么折損你的身分。”
⒈ 摧折損傷。元·無名氏也作「折耗」。
引《博望燒屯·第四折》:「將夏侯惇十萬雄兵,在博望城中,用水火盡皆折損。」
1、此后的多次整補,雖使其恢復了舊觀,可百戰精兵的折損,卻不是同樣數量的新兵所能補得回來的。
2、小天山人馬折損大半,正欲命身邊嘍羅上前,只見火光里奔出兩條大漢,俱是披頭散發、白袍彩帶,一執獨腳銅人,一持五股鋼叉,撲向梁山軍陣,正是哈蘭生和哈蕓生兄弟。
3、微風過后,佳木繁蔭,這個春天著似日長如年,實則急景匆匆,謝幕的花事,一如折損的年華,往來之間,了無痕跡。千古興亡,不過浮塵生滅間,人生后悔之事太多,縱算歷史重演,亦更改不了它的滄海桑田。
4、由于種生基享用非分之福,提前借貸,必須積德行善,償還福報,否則便會晚福不保,死于非命,術士有如貸款擔保人,也會折損福壽。
5、作為航空公司現階段的強勁競爭者,這種“低折損率”的退改方式也因此受到了出行者的追捧,成為高鐵搶奪航空客源的一大優勢。
6、兩場戰役打得曹軍丟盔卸甲,折損精兵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