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高高站立。
例卓立于世界。
英stand firm;
⒉ 堅定不動搖。
英firm;
⒈ 特立;聳六。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清詞轉(zhuǎn)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
唐 杜甫 《白鹽山》詩:“卓立羣峰外,蟠根積水邊。”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南京 國子祭酒 陳敬宗,師道卓立,名重一時。”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顧使往昔以來,不事閉關(guān),能與世界大勢相接,思想為作,日趣于新,則今日方卓立宇內(nèi),無所愧遜於他邦。”
⒉ 獨立,自立。
引明 邵璨 《香囊記·逼試》:“勉以詩書,教育二子,如今幸得他卓立成人,但不知前程之事如何。”
明 楊柔勝 《玉環(huán)記·范張別皋》:“非癡非呆,不啞不聾,今當(dāng)改過卓立。”
⒈ 豎立。
引唐·元稹〈望云雎馬歌〉:「上前噴吼如有意,耳尖卓立節(jié)踠奇。」
⒉ 特異,突出。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清詞轉(zhuǎn)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
⒊ 獨立,自主。
引明·邵璨《香囊記·第四出》:「勉以詩書,教育二子,如今幸得他卓立成人。」
明·楊柔勝《玉環(huán)記·第一六出》:「只如此不改,難膳我夫妻之暮年,有墮你祖宗之清名,非癡非呆,不啞不聾,今當(dāng)改過卓立。」
德語aufrecht stehen (V)?, aufrechtstehend (Adj)?
1、商廈作為這個城市的地標(biāo)卓立在廣場的東側(cè)。
2、吳趼人寫情小說的藝術(shù)是卓立不凡的。
3、你們卓立地站立著,好比雄偉的希臘雕像。
4、人們在被命運眷寵的時候,勇、怯、強、弱、智、愚、賢、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別來:可是一旦為幸運所拋棄,開始涉歷驚濤駭浪的時候,就好像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們扇開了,柔弱無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卻會卓立不動。莎士比亞。
5、雄雞唱曉,從矮處沖出,全身骨節(jié)爆響,筋膜震動;斗雞起舞,雙拳揮舞,破空之聲傳來;卓立雞群,不禁口中吶喊。
6、廈門高卓立公司專業(yè)生產(chǎn)液晶顯示器及模塊,廣泛用于汽車音響、儀器儀表,家用電器、通訊設(shè)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