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傷殘等所致的四肢或器官缺失。
英mutilation;
⒉ 不完整;部分缺如。
例稿頁殘缺。
英incomplete; fragmentary;
⒈ 缺損,不完整。
引《漢書·藝文志》:“周 室既微,載籍殘缺。”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漢 記殘缺,至 晉 無成。”
明 陳子龍 《望仙樓》詞:“回首山河殘缺,燈燼乍明還滅,腸斷誰堪説?”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題敘》:“﹝榆樹﹞長的比那殘缺的土圍墻還高了。”
⒈ 缺壞而不完整、不完備。
引唐·賈至〈虙子賤碑頌〉:「古碑殘缺,苔篆磨滅。」
宋·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得。」
反無缺 完好 完全 完整
1、他那殘缺不全的肢體,怎么承受得了一般人都承受不起的壓力。
2、四季沒變,家鄉(xiāng)沒變,只是家鄉(xiāng)的人已殘缺,昨日不再!而今,我只能做故鄉(xiāng)的過客。當午夜對親人的思念變成一根流淚的紅蠟燭時,傷痛的內(nèi)心早已滿目瘡痍!只好選擇忘記。
3、這部古書,已經(jīng)殘缺不全了。
4、人有生老病死,萬物都有殘缺。牽絆著我依然在努力的奔跑,卻不是為了那一種完美的結(jié)合。
5、人生的無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對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強求不執(zhí)著,凡事盡人事,隨緣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殘缺是美好的心態(tài)。
6、關(guān)于這一課的教學資料,我丟失很多,已經(jīng)殘缺不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