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荒謬。
例將令正乖繆(通“謬”),壹異說云。——《漢書·王莽傳》
乖謬悖理。
英absurd;
⒉ 反常。
英abnormal;
⒈ 亦作“乖繆”。
⒉ 抵觸違背。
引《鹖冠子·天則》:“使而不往,禁而不止,上下乖謬者,其道不相得也。”
《漢書·韋玄成傳》:“違離祖統(tǒng),乖繆本義。”
⒊ 荒謬背理。
引《漢書·王莽傳上》:“將令正乖繆,壹異説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引事乖謬,雖千載而為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蕙芳》:“如有乖謬,咎在老身。”
王西彥 《古屋》第五部二:“在別人--例如你--看來,我的行動(dòng)一定很多乖謬難解的地方。”
⒈ 荒謬反常,違背情理。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引事乖謬,雖千載而為瑕。」
《聊齋志異·卷六·蕙芳》:「如有乖謬,咎在老身。」
近荒謬
1、肇以去圣久遠(yuǎn),文義舛雜,先舊所解,時(shí)有乖謬。
2、耶和華使乖謬的靈,攙入埃及中間。首領(lǐng)使埃及一切所作的都有差錯(cuò),好像醉酒之人嘔吐的時(shí)候,東倒西歪一樣。
3、她說:“這個(gè)發(fā)起很是乖謬,我以為這些工會(huì)官員們應(yīng)該把這些時(shí)刻花在措置賞罰賞罰更緊張的題目上面。”。
4、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
5、懿旨斥其乖謬,罷御史,下部議,原摺擲還。
6、蠢夫浮夸的形貌令人捧腹,乖謬的佩裝令人忍俊不禁,這里的“幽默”,已經(jīng)掙脫了“體液”意義,與“可笑”、“滑稽”意義緊緊契合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