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天已晚才吃飯,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形容勤于政務(wù)。
⒈ 天已晚才吃飯,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形容勤于政務(wù)。
引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玄宗 在位歲久,倦於旰食宵衣,政無大小,始委於右丞相。”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奮乾綱旰食宵衣,持國柄敬天慰廟。”
郭沫若 《毛主席永在》詩之一:“旰食宵衣躬盡瘁,英雄兒女淚盈巾。”
亦省作“旰宵”。 《詩話總龜后集》卷一引 宋真宗 詩:“旰宵汲汲予存念,夙夜孜孜爾狥公。”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臣惟有殫誠夙夜,悉志旰宵。”
⒈ 天晚了才進食,天未亮即起床穿衣。比喻勤勞忙碌。唐·陳鴻也作「宵衣旰食」、「昃食宵衣」。
引《長恨傳》:「玄宗在位歲久,倦于旰食宵衣。」
1、他們旰食宵衣,兢兢業(yè)業(yè),三折肱而為國手,將報紙辦得風(fēng)生水起,有滋有味。
2、但考察歷史,我們同樣會發(fā)現(xiàn),崇禎在位期間,的確做到了旰食宵衣,兢兢業(yè)業(yè)。
3、考察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崇禎在位期間,的確做到了旰食宵衣,兢兢業(yè)業(yè)……
4、我皇考旰食宵衣,勤求民瘼,無日不下減賦寬征之令。
5、朱由檢一生操勞,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節(jié)儉自律,不近女色,天天生活在操勞、恐懼、痛苦、煩躁與焦慮之中。
6、“昔我皇考,宅是廣居,旰食宵衣,左圖右書,園林游觀,以適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