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戰(zhàn)國時楚國的民間歌曲。
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英simple and crude folk songs;
⒉ 后來泛指通俗文藝。
例譚、婁純正儒者,那得動意于下里巴人?!濉だ罹G園《歧路燈》
英popular literature or art;
⒈ 古代民間通俗歌曲。下里,鄉(xiāng)里; 巴,古國名,地在今 川東、鄂西 一帶。
引《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十人?!?br />李周翰 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⒉ 泛指通俗的文藝作品。
引毛澤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現(xiàn)在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統(tǒng)一的問題,是提高和普及統(tǒng)一的問題?!?/span>
⒈ 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shù)。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也作「巴人調(diào)」、「巴人下里」、「東野巴人」。
引《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
《歧路燈·第一〇回》:「譚、婁純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span>
反陽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