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沖洗;清除。
例滌蕩污泥濁水。
英wash away;
⒉ 掃清,掃盡(如政治上的腐敗或組織上的弊病)
例滌蕩剝削階級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
英clean up;
⒈ 蕩洗;清除。
引漢 劉歆 《遂初賦》:“心滌蕩以慕遠兮,迴高都而北征。”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三:“自 唐 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嚙,震風凌雨之所滌蕩,不知其幾,而墨色爛然如新。”
王闿運 《御夷論一》:“滌蕩叢弊,胥與更始。”
郭小川 《長江組歌·長江的浪花啊》:“長江 的浪花,你滌蕩了多少污濁泥沙!”
⒉ 猶搖動。
引《禮記·郊特牲》:“殷 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
鄭玄 注:“滌蕩,猶搖動也。”
⒊ 急促不順貌。參見“條4暢”。
引《史記·樂志》:“感滌蕩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張守節 正義:“言此惡樂能動善人滌蕩之善氣,使失其所,而滅善人平和之德也。”
按,《禮記·樂記》作“條暢”。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淮南子二十》“化作細”:“‘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滌蕩之。’滌蕩與條暢同,《文子》作條暢。”
⒈ 搖動。一說播散。
引《禮記·郊特牲》:「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闋,然后出迎牲。」
⒉ 洗除。南朝梁·陶弘景〈授陸敬游十賚文〉:「滌蕩紛穢,表里霜雪。」唐·李白〈友人會宿〉詩:「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也作「滌蕩」。
1、那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封建意識早應滌蕩干凈。
2、流淚,不等于軟弱。流淚有時是對自己的安慰,有時是對心靈的滌蕩。
3、春風似母親的雙肩,讓孩子有了溫暖的睡衣;又似涓涓暖流,滌蕩我塵封已久的往事。
4、讀書當如此,在深閱讀中,永遠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遠忘不了古人隔著千年時空,傳來的陣陣書香。惟有深閱讀,才能帶來心靈的滌蕩。
5、父愛似山,載著歲月的厚重;父愛似水,滌蕩生活的艱辛;父愛似海,淘盡征程的疲提交回答乏。
6、!所以長期以來雨在我心里是精靈的化身,有雨的滋潤,生命才能枝繁葉茂,有雨的滌蕩,思想才不會被世俗的塵土所蒙罩而失去光芒,相反她會讓你鮮亮無比!時常時新。當然更重要的是有雨的節奏,你對生命體驗會更加深刻,更加豐富。因為雨的節奏是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