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舊指妓女脫離樂籍,嫁于良民。
英(of prostitutes) get married;
⒈ 舊謂奴婢役滿被釋或贖身為自由民。
引唐 蔣防 《霍小玉傳》:“長安 有媒 鮑十一娘 者,故 薛駙馬 家青衣也,折券從良,十餘年矣。”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劉廂使妻》:“一日,盡散其奴婢從良,竭家貲建孤老院。”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二折:“喒家中奴僕使數(shù)的,每人與他一紙兒從良文書,再與他二十兩銀子,著他各自還家,侍奉他父母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生女難養(yǎng),準為女伺,長則出嫁從良也。”
⒉ 舊謂妓女脫離樂籍而嫁人。
引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談謔》:“子瞻 通判 錢塘,嘗權(quán)領(lǐng)州事,新太守至,營妓陳狀,以年老乞出籍從良。”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一折:“我如今棄賤從良,拜辭了這 鳴珂巷。”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娘 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 李公子 忠厚志誠,甚有心向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守樓》:“娼家從良,本是好事。”
曹禺 《日出》第三幕:“熬幾年,看上個本分人,從良,養(yǎng)個大小子就快活一輩子。”
⒈ 娼妓脫離原來的生活而嫁人。
引《醒世恒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你便要從良,也須揀個好主兒。」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二出》:「娼家從良,原是好事。」
⒉ 奴婢贖身。
引唐·蔣防《霍小玉傳》:「故薛駙馬家青衣也,折券從良,十余年矣。」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二折》:「喒家中奴仆使數(shù)的,每人與他一紙兒從良文書。」
1、有誰想過這樣的賣笑生涯呢?她們無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終生廝守,可他們的從良,總是以愛情和友誼為擇偶標準,但是卻歷經(jīng)坎坷。
2、即使假定這會導致流血的話,難道當良心受傷害的時候就不流血嗎,從良心的創(chuàng)傷里流出的是人的氣概和永生,將使他永世沈淪于死亡之中。
3、我從小就是優(yōu),你讓我怎么從良?韓寒。
4、不想淪為蕓蕓眾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對自己不再散漫;他應當聽從良知的呼喚:“成為你自己!”。
5、好死不死還穿到個從良的歌姬身上,此女秉性非凡,竟然能以一人之力,引得天下人皆恨她入骨,讓悲催的穿越女不得不努力的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6、語言在人的心里,從思想到良心,又從良心回到思想是一種爛漫無比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