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載太祖赦廙弟偉“坐誅”之罪,廙上疏謝曰:“臣罪應(yīng)傾宗,禍應(yīng)覆族……起煙于寒灰之上,生華于已枯之木。”后因以“枯木生花”喻絕處逢生。
⒉ 禪宗謂息絕妄想、別有所悟之境。
⒈ 后因以“枯木生花”喻絕處逢生。
引《三國志·魏志·劉廙傳》載 太祖 赦 廙 弟 偉 “坐誅”之罪, 廙 上疏謝曰:“臣罪應(yīng)傾宗,禍應(yīng)覆族……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枯之木。”
明 沉受先 《三元記·完璧》:“我一命如同草頭露滴,今日得了這銀子呵,一似枯木生花,陽春布澤。”
⒉ 禪宗謂息絕妄想、別有所悟之境。
引《五燈會元·洞山價禪師法嗣·疏山匡仁禪師》:“﹝ 匡仁 ﹞遂造 洞山,值 山 早參,出問:‘未有之言,請師示誨。’…… 山 他日上堂曰:‘欲知此事,直須如枯木生花,方與他合。’”
⒈ 比喻絕境中重獲生機。
引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一七出》:「我一命如同草頭露滴,今日得了這銀子呵,一似枯木生花,陽春布澤。」
⒉ 比喻事情艱難,不易實現(xiàn)。
引《五燈會元·卷一三·疏山匡仁禪師》:「欲知此事,直須如枯木生花,方與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