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竄犯騷擾一國邊境。
例多次犯境。
英poach into territory; invade the border;
⒈ 侵犯邊境。
引《東觀漢記·魯恭傳》:“時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入 中牟 ……今蟲不犯境,此一異也。”
《金史·宣宗紀中》:“戊午,以 宋 遣兵數犯境,及歲幣不至,詔諭沿邊罪 宋。”
⒉ 泛指侵犯疆域。
引京劇《挑滑車》第二場:“可恨 兀朮,屢次興兵犯境,日前將我主圍困 牛頭山 上。”
⒈ 侵犯邊境。
引《宋史·卷三三三·姚渙傳》:「徙知涪州,賓化夷多犯境,渙施恩信拊納,酋豪爭羅拜廷下,訖渙去無警。」
近入寇
1、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發出《第十九路軍為日軍犯境通電》并率兵抵抗,“雖犧牲至一人一彈,決不退縮,以喪失中華民國軍人之人格”。
2、北約發言人說,上周曾經有一架俄羅斯諜報飛機進入了愛沙尼亞領空,但這幾次飛行,俄機都沒有“犯境”。
3、不久曲江池出現一匹紅鬃烈馬到處傷人,薛平貴仗著一身好武藝和過人膽識降服了妖馬,唐皇聞訊大喜,招他入伍,隨軍去平定犯境的西涼國軍隊。
4、二三其德,背棄前盟,這等歸附叛離之事,是皆可預期,一旦我國家國力稍衰,不能抑止之時,蠻夷便仍脫韁而去,甚至寇邊犯境,是為常事。
5、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
6、中國如有四面犯境將“殺一儆三”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