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語。謂一切諸法(指萬事萬物),唯有內心,無心外之法。也稱唯識。語本《華嚴經·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奔次ㄐ闹髁x。
⒈ 參見“唯識”。參見“唯識”。
引佛教語。謂一切諸法(指萬事萬物),唯有內心,無心外之法。也稱唯識。語本《華嚴經·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
《楞伽經》:“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説唯心?!?/span>
⒉ 即唯心主義。參見“唯心主義”。
引魯迅 《三閑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倘以為文藝可以改變環境,那是‘唯心’之談,事實的出現,并不如文學家所豫想?!?br />毛澤東 《反對本本主義》:“必須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機會主義盲動主義錯誤出現,才能完成爭取群眾戰勝敵人的任務。”
"唯心"解釋:
指以意識、精神為世界的本原或本體的哲學觀點。
近義詞:
主觀、唯心論、唯我論、唯意志論
反義詞:
唯物、客觀
組詞:
唯心主義、唯心史觀
一年級造句:
1.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意識。
2. 唯心史觀認為歷史是由思想意識推動的。
3. 唯心論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二年級...
[ 查看更多 ]
1、一些練習寫作的青年,甚至少數作家,并沒有擺脫唯心主義技巧論的影響。
2、五行的相生相克,本來都是從自然現象導引出來的,它的原始觀點并非唯心的胡謅。
3、世界上也沒有徹底的壞人,每個人總有些溫善的時刻,有足夠的感召,都會愈變善良。所以,一切唯心造,你想周圍的人變好,由你的心開始做工夫,變心啊,變心可以變成眾多的好心。
4、承認世界是物質的就是唯物,反之則是唯心。
5、在英國,浪漫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基督教新教精神在北方的影響,其文藝具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和自我啟示的功能。
6、哈貝馬斯的“學習機制”決定論,在方法論上陷入了邏輯悖論,在本體論上走向了主觀唯心主義,從而背離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