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外洋船舶載貨前來。
⒉ 泛指從國外運來;外來。
⒈ 指外洋船舶載貨前來。
引唐 元稹 《送嶺南崔侍御》詩:“蛟老變為妖婦女,舶來多賣假珠璣。”
《舊唐書·李勉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歲纔四五, 勉 性廉潔,舶來都不檢閲。”
⒉ 泛指從國外運來;外來。
引茅盾 《子夜》十六:“﹝ 瑞典 火柴托辣斯﹞遂利用舶來火柴進口稅輕,源源貶價運來。”
朱自清 《評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卷》:“‘文學批評’一語,不用說是舶來的。”
⒈ 從外國進口。如「舶來品」、「舶來貨」。
反國產
1、而我堅持,現代舞并非舶來貨。
2、僅在合浦漢墓群出土文物中,工作人員就曾發現來自羅馬的鈉鈣玻璃串珠、地中海沿岸的焊珠金飾片,以及波斯的陶壺等海外舶來品。
3、我的家鄉在蘇北泰州,和上海人一樣叫它洋山芋,我們把紅薯叫山芋,馬鈴薯是舶來品,加“洋”前綴,自然。
4、從市場經濟到科學技術以至“方便面”、“麥當勞”、“肯德基”和“國外大片”,無一不是舶來貨。
5、對于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很多人往往不當做一回事,卻對舶來的東西視若珍寶,這山望見那山高,這恐怕是全人類的通病。
6、曾是古代舶來貨和外銷產品出入泉州城的要道,是古代泉州繁榮的象征物之一;李贄故居則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過的地方,人文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