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刑律之一。指罪犯被判充軍或流放而由差役押解出發。
例大盜未殺人,及他犯同謀多人者,止主謀一二人立決;余經秋審,皆減等發配。——清·方苞《獄中雜記》
英banish; be exiled for penal servitude;
⒈ 封建時代把犯人押送到邊遠地方去服勞役。
引《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獄中取出 汪世雄 及 程彪、程虎,決斷發配。”
《清史稿·圣祖紀三》:“五月癸巳,定發配人犯歸籍僉遣,流犯死配所,妻子許還鄉里。”
曹禺 《日出》第三幕:“楊林 他道我私通賊寇,因此上發配到 登州。”
⒉ 指把不中意的人安排到條件差的單位去。
引《人民日報》1981.4.4:“確實造反派也真沒法子不討厭這個‘架子不倒’的家伙,于是在69年徹底砸爛工讀時,就把他發配到一個公社的衛生院工作。”
《新華文摘》1981年第6期:“各種‘干凈的人’的會議和她絕緣了,她被發配到山坡上去照看一片大約方圓三十畝地的瓜田。”
⒊ 遣嫁,出嫁。
引《孽海花》第二一回:“你們看著姨娘本不過是個玩意兒……一不好,趕出的,發配的,送人的,道兒多著呢!”
《廿載繁華夢》第十八回:“他們在這等富貴人家,如珠似玉,將來正要尋個好人家發配去,難道要像我們捱這些清苦不成?”
⒈ 古代刑法,罪犯被判充軍或流徙。
引《福惠全書·卷二九·郵政部·稽查徒犯》:「有官吏豪棍犯贓而發配者,上司差押,連文解到,本州縣具收管。」
⒉ 古時丫環被遣送出嫁,稱為「發配」。
引《紅樓夢·第七〇回》:「雖有幾個應該發配的,奈各人皆有緣故。」
1、鄭士利之兄鄭士元在地方當官,但并非掌印者,結果也受杖刑并被發配至江浦。
2、勞作中逐漸老去,“入時十六今六十”,待到青春逝去、嬌顏不再,她們便只能在尼姑庵中與古卷青燈共度余生,或被發配到帝王陵寢侍奉先王,了此殘生。
3、這次開口的是朱世軍,他爸爸是中宣部的干部,現在也被發配,母親已經去世。
4、傾聽祝福的心聲,驅逐疲憊的心情,接受快樂的使命,振奮壓抑的神經,將煩惱憂傷發配邊境,讓笑容成為美麗的風景,讓休閑伴你一路前行。祝你周末快樂!
5、可其他人自斟沒那么好的圣眷,出頭反對杜法拉的話,被發配軍前效力的風險還是蠻大的。
6、全省工商系統在進一步落實索證索票、經銷貨臺賬等制度的基礎上,在西寧“三明”等重點批發市場統一實行了食品批發配送“二聯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