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掛角”。
⒉ 隋末李密年輕時,曾騎牛外出,掛《漢書》于牛角,一面抓著牛鞭,一面翻書閱讀。越國公楊素見到,問是何處書生如此好學(xué)?李密認(rèn)得楊素,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問所讀何書,回答說是《項羽傳》。見《舊唐書·李密傳》。后用為勤讀的典故。
⒈ 亦作“掛角”。 隋 末 李密 年輕時,曾騎牛外出,掛《漢書》于牛角,一面抓著牛鞭,一面翻書閱讀。 越國公 楊素 見到,問是何處書生如此好學(xué)? 李密 認(rèn)得 楊素,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問所讀何書,回答說是《項羽傳》。見《舊唐書·李密傳》。后用為勤讀的典故。
引元 柯丹邱 《荊釵記·會講》:“懸頭及刺股,掛角并投斧,嘆先賢曾受許多勤苦。”
⒈ 人多而位置有限,迫使少數(shù)人須居于角落。
例如:「他太晚來,位置都客滿了,只好掛角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