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又稱“伏天”。節(jié)令名稱。始于每年7月中旬,止于8月中旬。伏日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qū)處于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由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朗少雨,月平均氣溫可達28伏日29°c,最高氣溫可達38伏日40°c。此時有些地區(qū)常發(fā)生伏旱。
⒈ 三伏的總稱,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
引《漢書·東方朔傳》:“伏日,詔賜從官肉。”
顏師古 注:“三伏之日也。”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并作湯餅,名為辟惡。”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正朔歷數(shù)》:“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謂之伏日。”
⒈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稱為「伏日」,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也作「伏天」、「三伏天」。
引《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久之,伏日,詔賜從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