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負愧”。
⒉ 抱愧,心中感到慚愧。
⒈ 亦作“負媿”。抱愧,心中感到慚愧。
引唐 韓愈 《東都遇春》詩:“為詩告友生,負愧終究竟。”宋 王安石 《謝林肇長官啟》:“荷推褒之過情,處負媿以終日。”明 方孝孺 《送李參政之官廣西序》:“吾之職不負愧,則吾之心樂矣。”清 查慎行 《登金陵報恩寺塔二十四韻》:“朝家同再造,國事異中興;此舉無名極,當時負媿曾?”
?含義網 字義深度解析,筆順精準查詢,規范書寫盡在指尖!
www.anvalley.cn Copyright ? 2018-2023蜀ICP備2024047760號-2 E-mail:ROYSHEN#126.COM(#替換為@) 反饋
本站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們的某些資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對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傷害,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處理該內容。